最近在读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其中一篇小文《故都的早点》,挺有意思。文中说,大部分人对北平早点的认知就是烧饼油条豆浆,其实北平的早点种类还多着呢。老先生就如数家珍一般向大家普及了丰富的早点大全:单说烧饼就分好多种,哪些就果子吃或者糖皮儿、锅鼻儿,哪些夹肉或者夹菜吃;烧饼果子也不搭配豆浆,而是搭配稀粥或者面茶,顺便还提到了苦杏仁茶、肉片打滷豆腐脑、炒肝和血馅蒸饺。看到这品种繁多的早点,写出来的字大家都认得,可是具象形容就全靠唐先生的文笔描述,各位要在脑海中自由发挥想像了。
祖国地大物博,各地风土差异在一日三餐之首的早餐就已经尽显端倪。热干面已然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牛肉拉面让人立刻想起兰州,肠粉代表广东,糯米糍饭连着江浙沪。以我的家乡来说,最有特色的早餐,我想应该还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胡辣汤内容丰富,味如其名,以胡椒和辣椒作为主要的调料,主打一个麻辣鲜香,配菜一般会有牛肉、花生、木耳、金针菜、面筋、海带丝和粉条等。汤中加了粉芡,所以黏稠不泻,故有时也会写做“糊辣汤”,突出了汤的质感。胡辣汤盛碗之后的最后一步调味,就是再加几滴香油和香醋,一下子就能激发出整碗汤厚重又多层次的口味。胡辣汤主要搭配油条、油馍头、肉馅饼等一系列油炸面食,汤的麻辣可以冲淡面食的油腻,油炸的香脆也能让麻辣化尖锐为绵软。作为一份重口味的早餐,胡辣汤醒神的效果明显,满口的鹹鲜麻辣瞬间能把人唤醒。
虽然,胡辣汤在河南人的早点餐单上常年霸榜,卖胡辣汤的早餐舖子一般也都提供豆腐脑这个选项,同样是搭配油炸面食的好伙伴,口味比胡辣汤略清淡一些。为了满足两样都想要的食客,“两搅”也成为颇受欢迎的一种选择。像我这样比较坚持维护食物秩序并且反对随意混搭的人是无法理解这种把胡辣汤和豆腐脑各自一半掺搅在一起的吃法,不过显然这种“两好併一好”的跨界操作还是相当有群众基础的。
于花甲开外才开始操笔记录众多京味儿饮食和故乡的风土,唐先生大概是为了留下一些纪录和纪念。好像他在这篇文末感怀,“海天北望,不禁口涎欲下,有些北平生的娃娃,生下来就来台湾,脑子里就知道北平早点只有烧饼油条豆腐浆,所以写点出来让小朋友们知道知道。”幸运的我们这一代人,现如今无论身居何处,都可以便捷地获得大江南北的特色早点,解馋又解思乡。唐先生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会十分欣慰和羨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