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拿什么拯救你\江恒

2023-09-28 04:03: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只名叫鲍勃的流浪猫》二○一六年被改编为电影。\剧照

  不管人生有时候会多糟糕,请务必给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就像伦敦街头的流浪汉詹姆斯.鲍文,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偶然收养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竟实现了人生逆袭和自我救赎。

  和世界上大多数流浪汉一样,鲍文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多年前他因与母亲吵架而从澳洲跑到英国投奔姐姐,起初在一间酒吧工作,当时他心怀梦想,要成为一名像“涅槃乐队”中科特.柯本一样厉害的音乐人。他为此付出过努力,包括组建乐队,和别人一起开办唱片公司,发行专辑等,可惜成绩都不太理想,专辑只卖出了两张。或许是事业不顺,他染上了毒瘾,不仅丢掉工作,也失去申领救济金的资格,变得身无分文,最终被姐姐赶出家门。只有一条睡袋的他,从此过上了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涯。

  当时鲍文有多无助?他在后来出版的回忆录《一只名叫鲍勃的流浪猫》中说,因露宿街头丢失了证件,加上根本没钱买回澳洲的机票,他只能靠捡垃圾餬口,甚至曾在超市偷过东西,有一次更因吸毒过量差点暴毙街头。他被社会遗弃和鄙夷,“像个透明的人,没有人多看我一眼”,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天算一天。终于有英国慈善机构向他伸出援手,安排他去戒毒,并给他一处临时栖身之所──面积不大的保障性公寓。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他每天去公共场所卖唱赚钱,有时也销售《大问题》(The Big Issue)杂志,日子虽然过得比以前安稳,却始终处在社会边缘,看不到曙光。

  直到二○○七年春天,一只流浪猫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鲍文的命运。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是一只受伤的姜黄色小猫,蜷缩在公寓的走廊里,作为一个勉强度日的流浪艺人,他从未想过拥有一只宠物。出于怜悯,他花钱给小猫治病,精心照顾牠,帮助牠恢复健康,然后将牠放回街头,准备就此分别。但小猫却铁了心地留在他的身边,还陪他一起去街头卖艺。最后他决定收留这只聪明的小猫,并依据自己最喜欢的美剧《迷离劫》(Twin Peaks)里的杀手鲍勃一角给小猫起名鲍勃。在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鲍文和鲍勃这对人猫组合逐渐在欧美走红,有人专程到他们惯常卖艺的地方打卡追星。鲍文也重获新生,不仅与母亲和好,也成功戒毒,更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甚至还买了第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并带上鲍勃全球巡演,成了妥妥的人生赢家。

  鲍文的故事还被搬上大银幕,二○一六年,根据他的回忆录改编的电影《流浪猫鲍勃》在全球公映,获得好评如潮,片中出演鲍勃的就是小猫本尊,牠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最有知名度的猫,其戴着小围巾的标志形象深入人心。用影评家的话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积极向上的故事,还告诉人们如何去爱与被爱。为什么一个生活拮据的人,愿意收留一只流浪猫,并拿自己少得可怜的积蓄,去为与自己无关的生命争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或许是内心受伤的鲍文看到这只小猫,就像是看到了苦苦挣扎的自己,某种意义上他们是相互温暖和治癒,是对彼此的成全和救赎。

  可世间之事,往往无法尽如人意。二○二○年,鲍勃死于一场交通意外,让众多粉丝为之心碎,对鲍文来说更是晴天霹雳。为了纪念这个来自喵星的小天使,人们在北伦敦为牠设立了一座雕像,碑文上刻有鲍文的一句话:“鲍勃永远是我的挚友,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正如他在揭幕仪式上对鲍勃以人类相称,“从我遇见他的那一刻起,他就丰富了我的生活。他拯救了我,也感动了数百万人的生活,我为鲍勃感到无比自豪,并感谢我们共同度过的时光。”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鲍文失去鲍勃,也失去了精神寄托,他开始自暴自弃,重新吸食毒品。他在回忆录中曾提到过找不见鲍勃时的绝望:有一次鲍勃受到惊吓走失,尚未戒掉毒瘾的鲍文,顿时变得六神无主,脑海里就有声音和欲望诱导说“来一口”吧。有谁能想到,这段话竟一语成谶。如今再次吸毒让鲍文败光家产,还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最终两手空空,又变成流浪汉,十馀年的风光如南柯一梦,醒来后重回人生的原点。只是这次,他的身边再也没有了鲍勃的陪伴,这样的结局未免让人唏嘘。

  另外,要特别提一下鲍文销售的《大问题》杂志,其内容以生活和娱乐为主,创办者是英国护肤品牌“美体小舖”(The Body Shop)的创始人安妮塔.罗迪克,她的初衷是要拯救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因此半卖半送地将杂志批发给他们,然后大部分收入归他们自己。自一九九一年杂志首次发行以来,吸引了不少流浪汉加入,他们意识到除了乞讨、偷盗之外,还有其他赚钱的方式,如今销售该杂志已成为很多流浪汉一个重要的谋生手段。

  该杂志在发行二十周年纪念时曾提问:“大问题”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是:面对混乱不堪和废弃无用,要保有灵感和希望。比如对流浪汉而言,让他们回归社会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自食其力,唯有如此人们才更愿意慷慨解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