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创业梦吗?我,是没有的。我不知道这是否跟我在蓝领家庭长大有关,但“读书─毕业─找工作”的人生轨迹长期植于脑内,直至有一日,我终于成为一名自由工作者,我才真正思考:我是否要创业?又说,我是否已经在创业呢?
当时,我还是有一个守旧的想法:创业是一件大事,涉及很多的金钱投资、办公室与店面、建立多人团队等等。然而,当我真正去研习如何创业的时候,才发现不少企业家与投资人都指出:在网络与社会高度分层的时代,创业可以从一人做起,从小做起,从小做好。
在《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一书,企业家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和戴维.汉森(David Hansson)便以自己的创业经验,加上其他企业的故事,教导我们如何开始一门小小的创业。
作者说道,如果你要创业,“你需要的,是比你想像的少,一旦你的业务核心准备好,就立刻可以展开”。所谓“业务核心”,就是那个没有了它,业务就会停摆的核心,例如热狗是热狗车的核心、文艺知识是我从事文艺普及的核心。
在此,认清楚自己的业务核心,至关重要。作者举例说,有人可能误会亚马逊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书籍,但事实上,它的核心是“快运、廉价、优质选货”。当我们清楚了业务核心,才可以弄清楚创业的理由、优势,以至如何在未来投放资源的方向。
好了,当我们知道自己要卖什么之后,那是否要有一个完美的计划才开业呢?作者说:不!只要你弄清楚了业务核心,便应该热情地开始业务。这是因为在尚未创业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计划”。
作者提倡“边做边学边改善”的方针,但前提是:以试水温的方式进行。“不要辞去你的工作。”作者写道:“而是透过每周花一些时间在你的想法上努力,来测试你的热情。你也不需要承担沉重的债务,只需利用你现有的设施和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只需要一台笔记型电脑和一个想法就可以开始”。
小小的创业,从小小的时间与资源投资开始,却要有大大的热情。热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这里所指的热情,并不是你对创业的热情,而是对业务核心的热情。“你打算做某事,那是你可以为之自豪的事情”,只有这样的热情,才能够吸引你的客人与粉丝。
作者举例,在芝加哥,有一间在下午便停止卖三文治的三文治店。一间半日不卖三文治的三文治店?没错!理由是他们认为,三文治到了下午,面包便不再像早上那样新鲜。因此,它的业务核心不是“三文治”,而是“新鲜”。这份热情与坚持,成为了它最好的业务方针、宣传,以及吸引了忠实客人的理由。
创业,从小规模做起的另一个好处是:让你远离媒体的关注,并在不公开失误的情况下尝试业务。作者认为,这就像百老汇音乐剧总在较小的城市进行试演,然后才回到纽约演出的道理一般。小小的创业,可以让我们善用默默无名的时间,好以尝试不同的想法和流程。
在这个尝试的过程,创业者面对的其中一个诱惑是:产品越卖越多。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迷思,即“产品越多,业务越丰富”,但事实上,这好可能会令你的业务核心不再鲜明。不单是你的客户认不清楚你的核心,而是你自己也会迷失其中。
作者引用了厨师哥顿.蓝斯(Gordon Ramsey)在电视节目《厨房噩梦》给经营不善的餐厅之意见:除掉你菜单上三分之二的项目吧!
这务实而有益的建议,曾经给了我一个当头棒喝。作为一名从事知识普及的工作者,我固然可以从深海生物说到外太空科技,也可以从一套动画说到光学的物理,但,这些是我的业务核心吗?回到自我的本位,抓住我要普及文艺知识的热情,并以“阅读指导生活”的原则继续工作,的确稳住了我的业务,以至继续前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