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总有那么几个节日,就算完全不关心也不花心思惦记,也会因为周遭的节日气氛而一直被提醒。万圣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
虽然我从不参与任何庆祝活动,万圣节于我也有很特别的意义。我从上海搬来香港的那一天,就是一个万圣节。那天从机场到酒店,大约下午两三点钟光景。我计划先下楼买生活用品,然后就回去好好休息,为周一上班养足精神。刚走到湾仔春园街,迎面就是乌泱泱的一群人,人群中我看到不少还是乔装打扮的。带着一丝不安回到房间,打开电视正好有播报万圣节的庆祝活动,我这才明白。
后来就习惯了,每年此时,看到中环石板街开始贩卖节日服饰和道具的时候,看到商场里一下子挂出来许多南瓜、鬼头和蜘蛛装饰的时候,看到地铁上有一群人身着悚人怪异装束的时候,就知道万圣节又到了。同时,也意识到这一年就快要收尾了,而我在香港生活的年头也要再加一年了。
我在香港生活了这么多年,到如今也是说走就走,没太多顾虑和牵绊,可是我对这座城市却越来越甘之如饴,舍不得离开。很多朋友问我喜欢香港什么?我想,气候肯定是其一,但未必是最紧要。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我喜欢这里的处处讲规则,和规则之下的自由自在。
处处讲规则体现在生活中的一切大事小情,都有既定的原则、制度、标准或程序,跟着照办就好。没遇到的事,不认识什么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需要慌张,总归有相关的人士可以提供指导和服务,有偿或者无偿。在这座城市,我一个人搬家,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我想这些都离不开规则赋予我的便利。
规则之下,每个独立的个体都享有最大的自由度,去决定自己要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小到疫情过后戴不戴口罩全凭个人喜欢,大到人生选择要不要结婚生孩子都由自己的意愿决定,哪怕是冬天纱裙夏天皮袄这样有悖常理,可又不触犯规则也不妨碍别人的事情,基本没人会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妄加评论。
在这样的规则与自由之下,我觉得我可以有很“奢侈”的生活态度:随心所欲。我不需要为了“朋友多了多条路,关系多了好办事”而花时间精力去维持所谓的社交关系网,毕竟连政府高官去医院看病照样也需要正常的挂号排队。不会有外人的指指点点,我完全凭感觉交朋友,择亲疏,大家合则来、不合则各行前程;凭心意过日子,毕竟人生的选择题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背后真的可能有悲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方圆自由。这样可方可圆的随心生活,大概就是我一直不愿意离开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