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如是我见/北方有佳人\杨不秋

2023-11-21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李清照词书法描摹。\作者供图

  关注李清照,纯属偶然。一天突然想练习书法,于是在家里翻出一卷描摹字帖,恰好就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淒悽惨惨戚戚”,写着写着,我感觉整个人都被一种忧伤和悲切笼罩了,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好奇这位大名鼎鼎的女词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竟写下如此愁肠百转的文字。于是我找来她的传记,在一本厚度适中的书里,读完了她身处两宋交替、跌宕起伏的一生。

  出身书香名门,自幼饱读诗书。少女时代的她,衣食无忧,惬意顺遂。她的早期作品展现了轻松欢快的生活状态:“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的郊游,结尾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样声趣并茂、欢乐活泼的场面。

  那时的她确实是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在那个无谓爱情只谈门第的年代,她的姻缘竟也十分理想。有说《点绛唇.蹴罢秋千》写的就是她和夫君赵明诚初见时的一见钟情:情急一不小心“袜刬金钗溜”,一边娇羞一边还忍不住要偷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怀春少女描写得如此灵动轻盈,令人莞尔心动。

  李赵二人同爱金石书画,情投意合,美满幸福。一首《醉花阴》道尽了佳节时身居两地的思念:“莫道不消魂,帘捲西风,人比黄花瘦”。此处以“瘦”写独处幽思;另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以“瘦”写伤春;还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中以“瘦”写离愁。瘦,本是形容人的体态身材,被她驾轻就熟地“错感”表达心绪,出人意料又生动巧妙。

  如果认为李清照只会写儿女情长的小词令可就大错特错了。《词论》中她毫不留情地嘲损贬讥了数位大家:柳永词俗不可耐,苏轼诗词不分,不通音律,晏殊词太普通,秦观词太轻浮……有人说她的点评刁钻,更多人说她的态度狂傲,可是念及当时的背景,这样无所顾忌地直陈自说,又是何等的果敢、自信和独立。

  人生宛如一叶小舟,永远无法把握在时代洪流中的去从和命运。李清照的命运在宋室南渡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丈夫病逝,国破家亡,颠沛流离,错嫁非人,官非之祸,牢狱之灾。虽终如愿离婚,却仍要面对生活的困顿。晚景淒凉中,便有了那首愁上加愁的《声声慢》。

  李清照留存的作品不算很多,后世仍以“千古第一才女”颂其文学才华。不过最打动我的还是她身上闪闪发光的独立人格和豪爽气概,特别是在那个男尊女卑“才藻非女子事”的年代,她的敢言敢为实在让我钦佩不已。无论是明亮瑰丽的前半生,还是坎坷波折的后半生,她都让我看到了一位北方佳人,绝世独立,绰绰风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