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准风物谈/在尼勒克看湿地古杨\胡竹峰

2024-07-08 04:02: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尼勒克我第一次来,近年频读史书,读《史记》《汉书》《后汉书》,略知一二尼勒克往事,这地方曾有塞族人、大月氏人、乌孙人、匈奴人、突厥人栖息繁衍,又为乌孙、悦般等国辖地,唐朝时属于昆陵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辽为契丹护府,为黑汗国地,元朝时属达鲁花赤管辖的察合台汗国地,明朝为鞑靼瓦剌游牧地。

  从地图上看,尼勒克地域形状好像是一片柳叶。古人说一叶知秋,此一柳叶地亦可知秋,《春秋》。《春秋》者,史书也。天山脚下柳叶地,半部中国边疆史。一来年久,二则孤陋,那些往事于我不过漫漶的一丝雨痕一点墨影一道晚霞了。古老的时空,只有几声零碎的鼓角争鸣,只有一抹暗淡的刀光剑影,站在泛黄的史书里躲躲闪闪。

  史书是人的往事,年轮则是树的曾经。春日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秋冬寒冷干燥,树木环纹有别,是为年轮。史书难免失真,年轮比白纸黑字更清晰更坦白。

  偶尔不读书,宁愿看树,为求自然心耳。树书同源,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模板,古人说滥刻无用劣书,徒废梨枣,是为灾梨祸枣。每见梨树每见枣树,心里常怀感恩之心,我辈文章日常,承蒙它的护佑福荫。新疆多梨树,也多枣树,近年收存了不少古书,梨枣斯文流传;近年多次往来新疆,也有对梨枣树木的向往。

  新疆的树木,第一名品,应该是胡杨。

  少年时候迷恋白杨,笔直的幹,笔直的枝,无数次心里礼赞其力争上游。中年后喜欢胡杨,自然安稳,不争不抢,偏安一隅。胡杨姿态婆娑,虬枝盘旋,那是风之力,雨之力,还有霜雪雷电之力使然。胡杨更近乎人,经受了多少风雨雷电霜雪,兀自不倒。传说它生一千年,立一千年,存一千年,是为三千年胡杨。语涉夸张,但此树坚毅、顽强的精气神,有目共睹。

  这回在尼勒克,知道胡杨之外还有古杨,它们都是乔木,同宗同属同科,性情也相同。古杨又称异叶杨、密叶杨,只是叶子和树冠比胡杨略大一些。

  尼勒克湿地古杨林,一望无际的古杨,大树遍野,鳞次成林。走进去,很快淹没在绿色中。这绿色天赋异禀,不是翠绿浓绿墨绿明绿竹绿,更像是豆绿葱绿水绿。绿总是浪漫的恣肆的鼓荡的,古杨林之绿偏偏含蓄、内敛、沉闷,入眼有风沙感粗粝感乃至蒙胧感模糊感。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古杨,最老的一棵树年寿几近千年。树早已中空,可以容身一人。忍不住钻进树心,击掌为号,那声音直上树顶又蕩回来,耳畔嗡嗡作响,有回肠蕩气的感觉。百千年前,这棵树不过一株小小的孱弱的幼苗。和它同年的宋辽西夏吐蕃心怀雄霸,各自风流,各种威猛,如今那些王朝早已烟消云散,尽归尘土,一棵树却穿过了滚滚逝水,恬静安然,生机犹存。

  古杨属金虎尾目,离开树林之际,一尾蓑羽鹤遥遥飞向天空,几只小兽探头探脑,风吹起白絮,隐隐雪意。夕阳散尽,余晖照过树林,耳畔仿佛有一声雄浑的虎啸溪涧。怪哉,快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