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微妙的情感\江 恒

2024-09-26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电影《雾都孤儿》改编自狄更斯同名小说。

  当两个伟大的作家相遇,常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如同威尔基.柯林斯和狄更斯,在评论对方的作品时丝毫不留情面。

  柯林斯作为小说家和剧作家,以《白衣女人》《月亮宝石》等作品闻名于世,他与狄更斯同属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文学巨匠,两人曾合作创作戏剧和小说,比如《冰冻深渊》便是柯林斯在狄更斯指导下创作完成的戏剧,并且双方一直保持着长期、亲密的友谊,但直到一八七○年狄更斯去世,柯林斯才透露了他对这位老友的一些主要作品的真实看法。

  柯林斯没有以文学评论方式点评狄更斯,而是将他的看法手写在了狄更斯的好友兼遗嘱执行人、作家约翰.福斯特的传记《狄更斯一生》书中空白处。在一八八九年柯林斯去世之后,人们才偶然间在图书馆中发现了这本带有他注释的传记,翌年该书被公开拍卖出售,可惜如今已下落不明。幸运的是,柯林斯的这些笔记被当时拍卖会上的抄录员如实记录下来,并刊登在伦敦《蓓尔美尔公报》关于拍卖预览的文章中,后人才得以一窥柯林斯对狄更斯作品毁誉参半的评价。

  在传记的第一页,作者宣称狄更斯是“本世纪最受欢迎的小说家”,而柯林斯在空白处补充道:“仅次于沃尔特.司各特(十八世纪末苏格兰著名作家和诗人)”,可见他对狄更斯的文学成就给予了相当高的肯定。实际上,柯林斯在其他场合也赞扬过狄更斯,比如一八六○年版《白衣女人》的序言中,他将狄更斯的《双城记》描述为“他(狄更斯)笔下最完美的建构艺术作品”。不过,在接下来的几页中,柯林斯对狄更斯的几部小说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小说《巴纳比.拉奇》是“狄更斯写过的最差的书”,该书完成于一八四一年,描写了历史上英国爆发的一场反天主教动乱,主人公拉奇是一个个性单纯的好人,狄更斯在小说中表现出对动乱者一定的同情心。另一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董贝父子》,他指书中成功描述了大批发商董贝的冷酷、傲慢,除商业利益和金钱交易外,无视人与人之间的其他关系,但小说的后半部分并未发挥水准,“任何聪明人读完后,都会对它的糟糕之处感到惊讶”。至于作为狄更斯未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柯林斯则形容是“一个疲惫大脑的忧郁之作”。

  对于狄更斯最经典的小说《雾都孤儿》,柯林斯承认是一本“精彩的书”,但缺陷是“结构极为糟糕”。他尤其拎出南希这个角色,借机讽刺《董贝父子》。他写道:南希是一个异类,虽然她是一个混迹在贼窝里的强盗之妻,但又不同于其他反面角色那样毫无闪光点,相反这个人所不齿的女人为了救助一个柔弱无助的可怜孩子付出了生命。无疑南希是狄更斯刻画过的最好角色,此后再也没有看到一个“如此立体的女性”,但能够创造南希的同一个人,却糟糕地创造了第二任董贝夫人,“这是我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最令人费解的反常现象”。

  如果说柯林斯对狄更斯只是作家兼朋友之间的坦率看法,那么伍尔夫对乔伊斯的评价可用刻薄来形容。比如伍尔夫称小说《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失败之作”,因为作者的思想“相对贫瘠”。对此作家凯文.伯明罕在《最危险的书》一书有详细描写,一九二二年夏末,伍尔夫开始阅读花了四英镑买的《尤利西斯》。到了八月,在读了二百页后,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起初觉得有趣、亢奋、着迷,继而感到疑惑、厌倦、愤怒、失望,如同看到一个令人反胃的大学生搔抓脸上的粉刺”。书中有“无数微小的子弹喷射、飞溅,但都没有直击面门”,“在我看来,作者似乎没有经过语言训练,还缺乏教养,倒像个自学成才的工人。我知道这类人很伤脑筋,自私固执,粗鲁刺眼,并不可避免地令人作呕”。

  到了托尔金和C.S.路易斯之间,则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个结交多年的挚友,因奇幻文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等分歧而分道扬镳,终其一生再未见面。比如路易斯阅读了托尔金的长诗《丽西安之歌》后,从主题到遣词用字,钜细靡遗地提出批评和质疑。托尔金对路易斯的小说《狮子、女巫和魔衣橱》的指摘更加严厉,“看看这写的都是什么?真不能这么写小说!”尤其托尔金接受不了路易斯把神话人物简化成故事里的一个符号,认为神话中是什么样,小说里就该是什么样。

  对于作家之间微妙的情感,美国学者乔.克里斯托弗在《托尔金:纳尼亚流亡者》中的总结很形象:曾经有两个园丁,都喜欢浪漫且古典的花园。其中一位认为,英格兰的花朵草木最能体现完美花园的样子。另一位却主张兼收并蓄,从全世界各地采来种子和花束。第一位被惹恼了,认为第二位没有恪守天道,虽然第二位对第一位的花园赞赏不已。这真是件憾事,因为他们的花园都是如此精彩,又有如此多的世人在花园门口观望,他们或是爱之入骨,或是恨之刻骨,但没人能忽略这些美景的存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