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远程向我提问,求证一个跨越时代的现象,她大概嫌我应对高科技事物力不从心。“妈妈,那年你到大洋彼岸,辗转一程又一程,看大都会,逛华尔街,拜访郊外的老朋友。现在呢,你还行吗?还敢独自闯世界吗?”
“如果社会运作模式不变,行的。但是人类进步得飞快,大数据、高科技、动辄AI。自由行如若不和你们一起,肯定不像当年那样顺当啦!”
“要跟上哟,虽然要学的东西很多。”
“你说我们跟不上?能怪罪谁呢?谁不崇尚与时俱进的生活,可是我们容易吗?人工那么贵,人工服务那么少,现在事事自助,无处不是预约优先,有些机场除了安检,乘客非得自行输入信息办登机牌,非得自己给行李过磅送上输送带。你以为还像当年那样?”
“住民宿或者酒店也不容易,自己在网上订房,到达后输入密码进房,没有钥匙,没有服务生。那次在挪威奥斯陆的那家酒店,你出门与在当地工作的同学坐咖啡店,我们逛超市,归来进不了门,你喝着咖啡遥控扫码给我们开门锁。这些事情,多少长者搞得定?”我非说不可。
“是的呀!难怪旅行社赚得到那么多中老年朋友的钱,那些旅行团,除了导游就是长者。年轻人跟团的兴趣不大,自己玩!”她知道的呢。
“从前,选哪条线乘哪路车,坐汽车还是火车,事事亲力亲为,直观行事!而今你看,那次上火车,如果不是照着前面的人操作,我连要按一下键钮车门才打开,都不知道。”
“事事上网,万物连接WIFI,高科技成全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能,也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还让原本就被边缘化的长者更加边缘。智能产品搞不定,出门不方便,与社会脱节,应对事务艰难。”我数落起来简直打不住。
对待高科技产品,长者分两种人。一种是想用不会用,不会用所以不用;另一种是怀揣紧迫感,不甘心不用。已经过了对新生事物产生悸动岁月的长者,你是哪种人?他呢?她呢?
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我们既不能回到梦中的过去,也无法回避神话般的现实。现在要找一台“傻瓜”电器都难,那些“傻瓜们”,或将自生自灭,或将在博物馆里“躺平”。
而今几乎没有选择,不能只靠打电话了,不能打开电脑就只是打字编辑写邮件了。网上预约,异地支付,手机缴费,非得用app验证不可,非得面对应用程式不可。
那就向后生们学习吧。放下身段,心平气和地学,学多少是多少,看他们怎样像变魔术一样地点击、输入、搜索,记下步骤一二三……总得解决吃住行游购的问题,科技新生活,我们得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