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平和柔静,在颜色的家族中,原本不露山不显水,静悄悄待着。然而,当它加入了某种元素,一下子就变得光彩夺目,灿烂辉煌。
犹如一位穿着朴素的乡村姑娘,在田野中劳作并不引人注目,一经梳妆打扮,其天生丽质瞬间呈现,让人刮目相看。
古代皇帝登基,人们习惯叫“黄袍加身”。黄色“沾”了龙袍的光,似乎身价百倍,分量自是不同。不是吗?这黄曾经被视为皇家专用色彩,平民百姓不能随便涂用。
金子是黄色的,被称为黄金。闪闪发光,人见人爱。有金相“伴”,无疑也使黄色高贵起来,金黄成了黄色的最好诠释。
不过,黄袍时代已成历史,黄金也非人人拥有,唯有大自然朴实的黄,让人随意欣赏,为生活增添乐趣。
刚来加拿大那几年,我喜欢到郊野或其他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这里的山光水色,异国风情。有一次,我们坐旅游巴去东部大西洋省份游览。正值麦收时节,原野一片金黄,一望无际,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隔着车窗,我似乎闻到浓浓的麦香扑鼻而来。想像坐在收割机里,正在劳作的农人,那丰收的喜悦,一年用汗水和期望盼来的成果,该是如何开怀爽意。
我的故乡在潮汕地区,种的是水稻,而非小麦。由于天气和暖,四季如春,一年水稻有两熟,每到夏收和秋收,田野也是一片黄熟,鎏金溢彩。我虽生活在城市,但中学时代,每逢夏秋,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农村助收兼锻炼。置身广阔的田野,那丰收的景象,至今仍难以忘怀。
那些年,我们兴致勃勃结队来到农村。阳光灿烂,成熟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弯着,像在展示丰收的骄傲,又像迎接我们这群活泼的少年。我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一陇陇的金黄,一块块铺向远方。对于辛劳的农民,这应是他们心中最美的色彩。
除了金黄的麦田和稻田,展示了农作物的美,黄色的花朵,也同样迷人。古人赞颂黄菊怒放:“满城尽带黄金甲。”现代诗人豪迈吟唱:“战地黄花分外香。”看如今农村,不少地方都有大片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地,吸引无数游客前去游览打卡,成了网红景点。
黄,除了色泽诱人,在人们心中,还深藏着另一种感情。黄皮肤、黑眼睛,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祖先是轩辕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倡导播百谷草木,发展农业,始製衣冠,建房屋,兴文字,创医药……告别洪荒,开创了文明时代,绵延几千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华人,到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或陕西黄帝陵,去拜祭缅怀这位人文始祖。
而黄河,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流经中原大地,孕育和滋润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个“黄”字,既是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而它在历史长河中,也蕴含着一个血缘密码。海外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往往感到困惑。黄帝、黄河、黄皮肤,正是揭示密码的锁匙,让他们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根,就在大洋彼岸的神州大地。悠悠岁月,代代相传,不论我们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是炎黄子孙。
平和的黄,在我们心目中,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