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拜访了两位不同的德国骨科医生,讨论我的膝盖半月板损伤。一位坚定地立刻要把我弄上手术台做膝盖关节镜手术,另一位淡定地说:“不要紧,略加注意即可,顺其自然”。于是,我决定暂时不要作决定,去尝试一下复健理疗,再考虑是否做手术。
可能很多人对于德国骨科的了解一般是两方面──前沿的科研和尖端的机器。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骨科颇具盛名的还有其科学完善的高质量复健。所以这里的骨科医生开复健处方也是比较常见的,一般一个疗程四到八次不等。
于是,我找到了离我家较近并且评价不错的一个复健诊所。
第一次去复健诊所,感觉和去见骨科医生差不多。复健师认真地看了我所有的检查报告,询问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然后便开始了和骨科医生不大一样的部分。复健师让我躺在就诊床上,用他的方式来“核对”我的检查报告。
复健师把我受伤的膝盖从各个方位和角度都试着活动了一遍,来确定哪个位置在哪种姿势会引起疼痛,并且跟另一个健康的膝盖进行对比。他东看看西看看,这个角度掰一掰,另一个位置按一按,时不时还扶着下巴歪着头想一想,思考一下,嘴里念叨一下说:“嗯,有意思”。仿佛在解开一个有趣的迷宫一般。
从就诊床上爬起来,复健师又让我到就诊室外面像健身房一样的大厅,按照他的要求做一系列的动作,他依然一边念念有词一边记录。有时候对着镜子做动作的时候,他还会提醒我说:“看,你左右膝盖的区别。”
经过大约二十多分钟的各种检查测试,复健师开始跟我详细解说他的结论。他先拿出他的教学“道具”──人类骨骼模型。他从人的膝盖怎么扭转运动,再到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关系,逐一仔细分析。然后告诉我,我的膝关节受伤的部位是怎样造成的,哪一些不正确的扭转是疼痛的原因,需要加强哪几块肌肉的力量来帮助纠正这些错误的姿态,从而正确地发力和受力。
接下来,我便跟着他开始正式的复健练习。虽说锻炼同一个部位的肌肉有很多不同的姿势和方式,复健师时刻关注我在做动作时受伤膝盖的反应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度。一旦他发现某个动作我做起来吃力,他便会调整难度,直到我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比较自信舒服地完成动作,这便是最好的状态。有时候我有点领会不到动作要领,他也会尝试让我换一边做动作,或者同样的动作躺下来做,这样可以放松身体的其他部位,专注到需要发力的肌肉。
过程中复健师不仅讲解细节,还会简短录像,跟我一起看录像回放,告诉我动作的重点和有什么问题。我连连点头:“噢,原来是这样,以前从来没注意过。”
最后复健结束后,我问到关于是否应该做膝盖手术,他立刻开启了“科研模式”:
“我最近正好读了一个文献,对于你这种不是因为某个单次事故或者意外受伤撞击造成的半月板损伤,也就是说你是因为长期姿势或者发力错误给半月板造成的损伤。这样的情况,有医院对做手术和不做手术的人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做了手术后的第一年,做手术的比不做手术的情况好,但是从手术后第二年开始,就基本上一样了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你这种情况的半月板损伤。”
“明白了。要从根本解决这样的膝盖问题,还是要纠正不正确的日常行走或者运动的姿势。那我们就给膝盖时间,用理疗康复训练来恢复!”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