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落在桌子上的高脚玻璃盘上。盘子里装着橘子,摆成金字塔型,在冬阳的照耀下,那柔和的橙色显得温馨可人,令屋里平添几分祥和气氛。
华人习俗,逢过年都要在家里摆一盘橘子,除了取其橘和“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还因为橘子的橙色是红和黄的结合,它带有红的热情和黄的贵气,但又不张扬,柔和美丽,象征温暖亲切、富贵幸福,深受人们喜爱。
一般柑橘类水果都是橙色,在盛产柑的潮汕地区,大家也把柑称作“大橘(吉)”,除了在家里摆放,祭拜祖先神明,走亲访友拜年,都少不了柑。
我被眼前玻璃盘里那一抹橙色吸引,回忆像潮水般在脑海涌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故乡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出产的“潮州柑”,除了外皮的橙色亮丽,且果肉清甜多汁,口碑甚佳。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潮州柑出口销往东南亚各地,为国家争取了不少外汇。
当时汕头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罐头厂,生产的水果罐头中,以潮州柑为材料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很受欢迎,除了东南亚,还远销欧美,可算是汕头一张名片。
罐头厂坐落在汕头乌桥区韩江边上。宽阔整齐的厂房、高耸的烟囱,加上门前货运码头往来不绝的船只,每每吸引行人的目光。读高一时,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沿着韩江边走,看到江对岸罐头厂门前,一片繁忙景象,立即停住脚步。
当时正是潮州柑收成季节,一只隻木船满载着一筐筐潮州柑运来这里。竹筐没盖,呈露出美丽的橙色。远远望去,木船一艘挨着一艘,橙色一片接着一片,十分显眼,像一条美丽的彩带,令人怦然心动。
不久,在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刚好出了一道题:“韩江的早晨”。那天在江边见到的情景迅即在脑子里浮现,我一一记录下来:阳光抚照,农民忙碌着把一筐筐潮州柑扛上岸,他们用肩膀抬着丰收的喜悦,对幸福生活的的憧憬。江岸上,骑自行车的人们穿梭往来;河道里,还有不少满戴货物和农产品的船只行驶。韩江的早晨,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那时学校作业的评分仿效苏联教育模式,采用“五分制”,三分及格,四分良好,五分优秀。老师给我的作文批了五分,并写上“贴堂”二字,把它贴在黑板旁边的墙上,供全班同学参考。这也许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公开“发表”吧。
这么多年过去,在远隔重洋的加拿大,我未曾再尝到潮州柑的清甜滋味,也没有再欣赏到韩江的早晨,但韩江边上那一抹潮州柑蔚成的迷人色彩,仍深印在我心中。
记得几年前一个夏天,我们又到离多伦多不远的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游览。中午时分,骄阳当空,我们坐在树下草地上休息,观望瀑布全景。水流倾泻,水声轰鸣,水雾升腾。忽见瀑布上空有一道五色彩虹,那色彩中,橙色最为耀眼。
我凝视着。不一会儿,大脑的“屏幕”上恍惚出现故乡的印记:满载潮州柑的木船,在韩江边汇成一条长长的橙色彩链;兴高采烈的民众,提着象征吉祥的潮州柑,拜年互相祝福……丰饶的物产,浓厚的传统民俗,浸润着远方游子的心。
柔美的橙色,让我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