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三榄蒸鳊鱼。\作者供图
春天的菜市场上,多了很多肥嘟嘟的大条鳊鱼,广东人叫牠边鱼。鳊鱼是淡水鱼,虽然多骨,但脂肪甚丰,味道鲜美,口感嫩滑。广东有一句谚语:“春鳊秋鲤夏三鯬”,春节前后的鳊鱼更是肥美。
我们吃过最精彩的野生鳊鱼,是在富春江边的桐庐县,好朋友摆下一桌二十多人的“春江鱼宴”招待。“春江鱼宴”是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寻古法、试百鱼,来源于富春江古老的游船宴,始于汉代而兴于唐代。当晚吃的是从富春江捞捕的野生鳊鱼,一条足足有七八斤重,鲜美无比,下次去桐庐,一定要再吃。
长江流域的鳊鱼叫做武昌鱼,《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大大提高了武昌鱼的知名度。武昌鱼与广东的边鱼都是鳊鱼,其分别是武昌鱼是江鳊,保留了鳊鱼洄游的天性,小鱼由长江向东游,秋冬时又回到湖北省武昌的樊口附近过冬,到了初春,武昌鱼已长得很肥美,鱼鳞也由银灰色变成银白色。当然,现在的湖北武昌鱼,大多数都是养殖鱼,野生的武昌鱼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广东省的边鱼,过百年以来都是养殖的塘鳊,“终生”呆在鱼塘中长大,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鱼鳞都是银黑色的,味道虽然鲜美,但始终不及江鳊的清甜嫩滑。
武昌鱼之著名,还有另一故事,三国时候,武昌樊口是吴国造船的地方,有次吴国有新船下水,吴王孙权为此设宴,附近的渔民送来各种鱼,其中有一打鱼老头,送来一尾鳊鱼,孙权大赞好吃,赏了一碗好酒给老头,问老头这是什么鱼,老头回答说:“此鱼名鳊鱼,生于梁湖,每年趁春天湖水大涨,牠便经游九十九里长港,绕九十九个湾,穿越九十九道网,才来到樊口水域。这里的水是清水浑水交汇,鳊鱼清水浑水兼喝而吐,七日七夜之后,黑鳞变白鳞,瘦肠变成了肥肠,所以味道特别甘腴鲜美。”孙权大喜,又再赏了老头一碗酒。老头接着说:“此鱼不但肉质鲜美,鱼骨煮汤还可以解酒。”孙权正好喝多了酒,已有醉意,即命人用鳊鱼骨煮水成汤。鱼骨汤煮好,孙权趁热喝了一碗,果然觉得精神一振,醉意全消,孙权十分兴奋,举杯对席中大臣说:“上天赐我东吴有如此好的武昌鱼,大家再乾几杯!”从此以后,当地的鳊鱼就被吴王孙权命名为“武昌鱼”。
湖北人吃武昌鱼,有清蒸、红烧、油焖等做法,我们有一年去武汉,当地的朋友带我们去东湖旁边的酒家吃饭,那天晚上一共吃了七种不同的淡水鱼,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味清蒸武昌鱼,鱼肉嫩滑,脂肪入口即溶,果真是名不虚传。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介绍吃鳊鱼,曰:“边鱼活者,加酒、秋油蒸之,玉色为度。一作呆白色,则肉老而味变矣。并须盖好,不可受锅盖上之水气。临起加香蕈、笋尖,或用酒煎亦佳。用酒不用水,号假鲥鱼”,他说的加冬菇丝和嫩笋蒸的鳊鱼,就是我们在武汉吃的武昌鱼的做法。
现在菜市场上买到的边鱼几乎都是养殖的,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活鱼,价钱也不贵。我家吃鱼不怕鱼骨多,特别喜欢吃肥鳊鱼,每次到菜市场买鳊鱼,一定要挑最大最肥的买,细条的鳊鱼脂肪不多,肉质不够嫩滑。家里吃饭的人少,蒸一条大鳊鱼,只吃掉最肥美的鱼腩及鱼边,感觉已值回票价,边鱼尾多骨的部分也就干脆不要了。
介绍这道“三榄蒸鳊鱼”,三榄即榄角、榄菜、橄榄油,为清蒸边鱼提升了鲜味和增加了甘香。做法:鳊鱼宰好,洗淨,用刀挑穿鱼腔内附在脊骨上的大血管,用手把血挤出,冲洗干净沥乾。用半茶匙盐把鱼的里外搽匀,鱼身上放姜丝,铺上二汤匙橄榄菜和二汤匙切碎的榄角,淋上一汤匙橄榄油,大火蒸十分钟即成。此菜式美味又健康,各位不如快快趁着这个季节,多吃几条肥鳊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