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黛西札记/如切如磋\李梦

2025-09-18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在北京聆听知名“网红”教授康震分享诗词之美的一场讲座,感触颇深。有些学者讲唐诗宋词,开篇即是平仄对仗是否工整、用词用字是否考究云云,康老师另辟蹊径,将诗词创作置于更深厚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观照,深入浅出,且不乏新奇生动。

  康老师说诗词之美,一在语言之美,二在哲理之思,三在怀古之慨,也在意境之妙。在我看来,相较于内容与形式,意境引涉出的气质氛围最是关键。这是唐诗宋词的关键所在。就像我们谈论印象派莫奈和毕沙罗,与其说其用笔多么高妙,不如说他们借由再寻常不过的光影与色彩的协奏交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看城市与乡野的新窗。也像我们说起“乐圣”贝多芬,固然在音乐创作的范式上不乏前所未见的创举,但更让后世乐迷念兹在兹的是他以九部交响曲的热烈和壮美,映照出欧洲社会在转捩之时的跌宕与恢弘。时代与杰出的个体,从来都是互相塑造。回到唐诗的语境中看,亦是如此。

  今时今日我们读唐诗、学唐诗,多将目光聚焦在李杜二人,言必称李白杜甫,试图以李白的浪漫激越与杜甫的雄浑苍凉概说唐代的盛衰起落。而在康老师看来,另有一位我们绝不该忽视的唐代大诗人,便是王维。这位盛唐诗人下笔所及、待人接物与自处的桩桩件件,正展现了中国古时文明至繁盛处的气度与风雅。王维的好,不像李杜那样举眼可见,而是需要细细琢磨的。世家公子的出身,注定了他的内敛,不会动辄做仗剑登高之呼号,也正正是其经验与修为,为他的诗歌创作,宕开绝无仅有的一片面貌。他的诗,有“独坐幽篁里”的清雅,有“春来发几枝”的真挚,有“漠漠水田飞白鹭”的恬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沉静与苍凉。王维写景写情看似多变,在不同时空情景中流转,实则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便是康震老师所说的,从容。若再向前追溯,这份从容或是《诗经》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是晋人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绝不独是王维一人的气质,而是自古传承绵延而来,更是唐盛世时整个社会的面貌与气度。今天的我们读唐诗,不仅可体味唐代名家遣词用句之别出心裁,更可拨开文字表象探看内里,从王维的从容、杜甫的深沉、李白的狂傲与岑参的淒壮中,慢慢读懂千年前中华文明酝酿及至勃发的恒久魅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