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暄暖人生/月光所照皆故乡\香 宁

2025-10-07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秋前夕,我和来自英国的好友相聚香港。临别的前一晚,我选了一盒她爱吃的陈皮红豆沙月饼让她带回伦敦。在尖沙咀的星光大道,我们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中穿行,一边散步,一边回顾留学的往事,心情澎湃。

  时光流转回二十载,我们还是忧虑甚少的大学生,远离家乡的不适感随着结交了新朋友得到缓解。只是每逢传统的中国佳节,才会为无法和父母团聚而惆怅,毕竟在英国的大学里,是不存在中秋假期和春节假期的。

  因为分配到同一层宿舍,加上同来自中国,我和她很快成为了朋友。那也是我们人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中秋。那天我们都有课,但约定了下课后去唐人街买月饼,在学校小湖畔的草地上赏月吃月饼。伦敦唐人街的超市以广东食品为主,在新龙凤超市我找到了香港产的双黄白莲蓉月饼。来自北方的她没吃过,我便买了一盒,告诉她,每个香港人,必定吃过这口味的月饼,喜不喜欢另计,但这是最传统的月饼。

  那年的中秋天色清朗,满月衬托出夜空的深邃。我们将一次性塑料纸铺在草坪上,草坪上还有其他中国学生,也有外国学生,想必也是受中国学生的邀请一同来赏月。我们打开月饼盒,拿出一只比手掌还大一些的月饼,小心翼翼切开四块。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她好奇地送进口中,随即皱眉:“这是什么月饼,怎么又甜又鹹!好奇怪!”我哈哈大笑,“我第一次在香港吃到这个月饼,也是和你一样的反应。”她突发奇想,用塑料叉把蛋黄的部分挖出来,刮干净,只剩下白莲蓉和饼皮部分,全部放入口中,这时她笑了,“这样味道好极了。咸蛋黄我留着明早送粥。”我们在皎洁的白月光下笑得开怀。

  之后的中秋,我们都是这样过,多了朋友和同学一起赏月,她也找到了最爱的月饼口味──陈皮红豆沙。毕业后她留在了伦敦工作,而我则回到了香港。她和家人的中秋团聚依旧断断续续,而我则和家人常常共度中秋。

  数年之后的中秋,我前往伦敦参加一场路演活动,无法和家人过节。但我在伦敦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她,才得知她经历了家庭的变故,本身已是单亲家庭的她,在那年春天失去了父亲。我们没有回母校赏月,在唐人街吃了晚餐,一同去泰晤士河旁散步。夜晚的天气清冷,月亮和往年的中秋无异。她说很后悔,自从来到英国,几乎没有一年的中秋能和父亲一起度过,父亲的身体近几年每况愈下,不适合长途飞行,也不适应在伦敦常住。往年还能坐飞机来伦敦过年,到了近两年,只能她短暂请假回国过年。“远远不够。”她说,“我们分开的时间太漫长了,我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她停下脚步,捂住了脸。

  我搂着她的肩膀,给她时间释放情绪。我抬起头看河上的月亮,突然记起这年公司的中秋电子贺卡上,配的是这句“月光所照皆故乡”。公司在全球多个地区有办公室,也有派驻各地的员工,他们也是无法和家人中秋团聚的。这句话,是送给那些思乡的员工。那刻,这句话从我口中脱口而出。她放下双手,我和她说了这句话的来由,安慰她人生本来就存在着很多的无奈,有时为了工作,有时为了孩子。父母总是我们最后的排序,可他们也总是最宽容和理解我们的人。但不要感伤他们的离去,现在你所生活的地方,也可以是你的故乡,因为我们共享一样的月光。

  那夜无满月,但中秋之日,月光会均匀照在所有人出生的故乡,和我们这些离开故乡,正在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让我们记住,不是只有中秋才见满月,不是只有中秋才能团圆,在无论多繁忙喧嚣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找到时间,和亲人团聚,赏一轮满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