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十一月十四日,“青春造物场──2025豫园城市非遗季”在上海豫园商城开幕。图为以非遗竹编技艺创作的装置作品“生长”。\新华社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的文化发展勾画了蓝图,其中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有重要意义的表述,既是对于当下的发展状况的概括,也提示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文化本身既具有高度的价值,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的因素,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社会经历了数十年高速的经济发展之后,社会进入了相对普遍丰裕的状态,人们的精神需求、价值寻求和对于丰富的文化感受和体验的追求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它现在不再仅仅是建立在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之上的需求,更是人们开始更多关注的中心,也是社会向上提升,不断进步的重要的引擎,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文化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而且还在起着对于整个社会引领和赋能的作用。它并不凌空蹈虚,也不抽象空洞,而是既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成为主导消费的核心要素,对于千行百业也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从各个方面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支撑。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现在也是人们关注的“人文经济学”的焦点,人文引领经济,经济反哺人文的新的良性发展的社会状况正在形成。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文的价值在当下的发展中具有更丰富的功能,为社会的新一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的提升正需要有人文的引领和文化的赋能,对于这方面的认识现在也越来越清晰。
人文对于经济的引领是当下社会的重要特征,人文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一起构成了对于经济发展有关键作用的支撑。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现在已经成为了突破发展的瓶颈,建构更完善的社会体系和发展方式的重要的方面。文化的作用既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方面的收获和成果,更有对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多方面的拉动作用。文化的整体的经济占比有限,但其影响和作用确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关键,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GDP数字统计中能够完全体现的。这些年来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的占比一直在增长,但它更多的作用是让整个社会生活活起来,打通经济的各个环节,让各种经济要素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化的创新创造不断形成新消费的热点。如最近这些年中国旅游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非常明显,成为带动地方消费的发展和整个生活品质提升的关键要素。旅游带火一座城的现象现在常常出现,人们对于不一样的旅游感受的追求,让很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实实在在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对于地方社会的关键作用现在已经凸显出来。它带动的不仅仅是景点景区的发展,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进步,更让乡村振兴、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生态的改善等都有了新的支点,在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方面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而Z世代的年轻人所注重的“情感体验”“情绪价值”等等新感受带动的新的消费,更是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如所谓“谷子经济”的发展,就是典型的新的文化消费。往往一个新类型的消费就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活络,如近年来兴起的“潮玩”产业的高速发展就是典型的例证。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社会提供新的动能。千行百业的繁荣更是要通过文化的繁荣体现出来。各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涌现,更是由文化消费的新需求和文化创造的新亮点带动的产业的新进步。如最近这几年“新大众文艺”的重要领域“微短剧”的发展让许多地方都在为这一产业提供制作基地,给予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让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赋能地方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既对于城市的文旅有积极的影响,更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而不少新的科技创新的“生长点”正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的运用,在文化领域中就有极为广阔的空间。当下的经济靠高新科技创新的拉动极为重要,而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正是让科技找到了实现的场景和运用的空间。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也体现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展开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上。一方面是文化的新的创造让人们更多地通过感受文化获得了对于自己文明的自信,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创新创造带来的“酷中国”的形象也正在不断扩散延伸,不少中国的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的创造,而中国的新平台和新业态的走向世界也是新的趋势,这既有产业方面的收获,也更多地促进了全球对于中国的了解。这些都从更多角度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文引领,文化赋能,现在看到的文化发展的作用正在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方面。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个体系中的重要的作用会支撑未来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