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港英政府将香港居民的法定成年岁数,从廿一岁降至十八岁。自此之後,届满十八岁的青年便拥有各种合法权利。然而,时至今日,本地某些升学的要求条件仍然以廿一岁为界线。可想而知,廿一岁也是成长历程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香港特区今天是廿一岁生日了。看着这个“青年”踏进另一个里程碑,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有说“年年难过年年过”,踏进新的一页当然值得欣喜,同时面前的挑战亦无日无之。总之,一切都要努力自强,迎难而上。
不断进步的社会面貌和设施是毋庸置疑的,当中两项大型基建更是我最期待参与和使用。
小时候,我的家境并不富裕,当然不可能乘飞机到外国旅遊。那时往澳门遊玩两天,已经好像是去外国似的。我自有记忆以来,父母带同我去澳门都是乘坐“水翼船”,那就是现在大部分旅客使用的飞航船。顾名思义,“水翼船”的船身在海上微微升起,航行时就像在海面飞翔滑水,速度快捷,动感刺激。然而,过於颠簸的航程并非所有旅客都承受得来,不少人在船上呕吐大作,令到周遭乘客争相躲避。
时光荏苒,港珠澳大桥不久便会开通。据悉从香港乘搭旅遊车直达澳门亦不需一个小时,可能较海路更便捷和便宜,而且畅通无阻。这是我年轻时代从未想像过的情境。
孩提时代,我亦曾经跟随母亲从尖沙咀鐘楼旁边的火车站,乘坐火车回广州探亲。依稀记得,在火车站有一些工作人员为我们撰写介绍书,接着才可登上火车,经历颇长时间才抵达广州。七十年代中期,火车站搬迁至红磡,往返香港及内地的交通亦增加了其他方式,海路及陆路都同样方便。
我更期望西九龙站的高铁开通。即使我现在并不需要频密地往返内地公幹,但高铁可供旅客多一种选择,而且能够分担了其他交通工具和途径的负荷,对香港的发展实在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