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南唐二陵(二)\蓬山

2018-07-05 03:17:1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唐二陵的钦陵,是开国之君李昪(常被误作“李昇”)的陵寝。李昪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身徐州微贱之家,在唐末乱战中流离失所,孤身一人,被杨行密(十国之中的吴国太祖)遇到,“奇其状貌,养以为子”。由於李昪被杨氏诸子排挤,杨行密又将他讬付给亲信徐温,改名徐知诰。李昪相貌究竟有多不凡,史书没有明言。但能在乱世被帝王将相接连收为义子,定是相当的英毅伟岸,绝非徒有颜值的小鲜肉。

  杨行密死後,徐温把持吴国朝政,成为曹操式的权臣。徐知诰官位也水涨船高,他礼贤下士,宽仁为政,声望日隆,超过了义父徐温的几个亲生儿子,因此遭忌。徐知诰处处谨小慎微,韬光养晦,躲过了徐家子弟的数次谋害。眼看徐知诰势力逐渐坐大,徐温亦打算收其兵权。恰在此时,徐温病卒,徐知诰果断行动,控制政局。

  十年後,公元九三八年,吴国末帝杨溥禅位,徐知诰称帝,国号齐。两年後,他恢复李姓,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名李昪,改国号为唐,标榜延续唐朝血胤国祚。

  南唐地处江淮,周围与中原王朝及吴越、闽、南平、楚等国相邻,边患严重,尤以吴越的威胁最大。李昪即位後,重在固守旧地,与民休息。大臣冯延巳虽然自己是个“莺窗人起未梳妆”的词人,却讥笑李昪犹如吝啬守财的“田舍翁”。

  然李昪能够从无名小卒最终荣登大宝,自然有不俗的政治手腕。公元九四二年,吴越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但他坚决拒绝,反而派使者携带粮食、礼品前往慰问救济。从此吴越与南唐修好,南唐解除了南方的後顾之忧,得以专心应对北方中原王朝的军事压迫。这一策略让人联想起铁血宰相俾斯麦。普鲁士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在击败奥地利军队後没有“追穷寇”,反而趁机收兵讲和,确保了奥地利在後来的普法战争中保持中立。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