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同情心治病/叶 歌

2018-07-18 03:17:18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医患关係对病人的感受和疗效很重要,这点谁都不会否认。过去西方提倡“公事公办”,医生与病人保持情感距离,以便建立权威,冷静、专业地处理病情。最近几十年,这种传统模式日益受到质疑、挑战。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综合医疗法”(Integrative Medicine)创始人David Rakel发现,对患感冒的病人,是否碰到一个善解人意的大夫,结果大不一样。如果医生显得富有同情心,病人痊愈平均加快一天多,而且症状明显减轻。另有研究表明,治疗抑鬱症的“神藥”Prozac的疗效仅比一个善於倾听的医生好一点点。有关大夫传达自信、乐观的态度,重症病人因此转危为安的民间传说就更多了。

  同情心能治病听来也许不足为奇,因为人的情感、心绪对身体健康影响巨大。心理状态不同,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结果。但人是否富於同情心难道不是与生俱来,无可更改的吗?哈佛大学教授、麻州总医院的“同情医学”教育家Helen Riess却说不然。多年来她致力於帮助医疗工作者培养感同身受的能力,这项服务受到各大医院甚至其他行业的关注、青睐。

  对病人友善、理解符合医生的职业道德。但“同情心培训班”不光强调医生要意识到个人偏见,不轻易评判病人,而且自己首先要接受“情感治疗”。情绪低落或过劳、焦虑的医生不适合治疗病人。

  近年来,有条件的同胞选择赴美求医,除了相信美国医疗技术先进,还因为能享受更好的服务。所有的“软实力”都需要硬件的保障。国内一个医生平均每天要看五十个以上的病人,自己的身心健康都没保障,想要表现得耐心、同情都不可得吧。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