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虽败犹荣/凡 心

2018-07-20 03:17:3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七月十五日晚,安坐不动看完了整场世界盃决赛,结果法国队赢了。

  我说过,不论谁赢谁输,我都不会特别兴奋和沮丧。但那一晚我发现自己有些失落,原来对这场赛事赛果我还是在乎的,内心天秤严重倾向克罗地亚。终场前五分鐘,我给如我一般、边观战边评论的群圈发去信息:看来大局已定,但克罗地亚虽败犹荣!

  後来才发现,网民也几乎一边倒地高呼:克罗地亚虽败犹荣!“虽败犹荣”四个字,该是世界盃结束的一刻,网络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

  在决赛中,观众看到了年龄与体力都不佔优势的克罗地亚球员的勇猛顽强。须知他们在前面的八强赛中,有三场需加时,比法国队多踢了一个半小时,相当於多踢了一场的球赛,体力消耗相当大。但他们毫无倦态,自始至终保时着旺盛鬥志。这种决胜心情体现在球场的态势上:大多时候,克罗地亚都把球控制在法国球门前,且有多次射门。其精神与球技,都该得到讚赏。

  克罗地亚在前南斯拉夫内战中受过严重摧残。立国才二十多年,一个四百多万人的小国,在百废待兴的国情下建立了一支世界一流的球队,显示出强大的精神魅力,赢得了球迷和世人的佩服。

  因为钦佩这支球队,网民翻出了队员的许多资料,於是我们知道在上世纪南斯拉夫内战的七年中,克罗地亚人曾被驱赶出乡土,或躲到战火稀少的山区,过着流浪、迁徙的生活。现在球队裏三十岁左右的球员,小小年纪都曾跟随父辈有过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经历。有的人还曾作为难民流落异国。获得此届大会金球奖的队长,10号的莫迪历,也曾跟着家人在山区放羊,那时他才五、六岁。

  这一切,令人们对克罗地亚队怀有比冠军队法国队更多感情。球场上的输赢无情,但观众感受有温度。克罗地亚球员背後的身世故事,赢得了全世界异口同声的呼喊:克罗地亚虽败犹荣!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