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管 乐

2018-07-20 03:17:32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不久前出差去到马六甲。作为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在历史、地理课本中是一个出现频度颇高的地名,总是与殖民、争夺、侵略、航海等联繫在一起。不同喜好的人在马六甲都可能找到各自“朝圣”的理由,历史的、建筑的、民俗的、考古的、美食的,等等。而我更感兴趣的,则是当年读新闻史时书中提到的: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章在此诞生,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一八一五年八月五日,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主要负责出版)联合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报)在马六甲问世。创刊号的封面,正中以匀称大方的宋体印有刊名,右端写有“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左下角则书创刊人笔名“博爱者纂”。刊物整体样式採用册页形式,外形与中国线装书无二。创刊号亦阐述办报宗旨:“本报虽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唯一急务,然其他各端,亦不敢视为缓图而掉以轻心。知识科学之於宗教,本相辅而行,足以促进人类之道德,又安可忽视之哉。”

  由此可见,这份由外国人创办的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不仅尊重中国传统,还巧妙地将儒家思想与基督教义融合。有学者查阅《察》报自一八一五年创刊第一卷至一八二一年终卷(共七卷),发现每期中宣传基督教义的文章佔总篇幅的一半,从第一卷到第四卷,直接传教的文章较多,从第五卷开始,以寓言、比喻等间接方式传教的文章逐渐增加,比如引用孔孟语录及中国古代典籍,可见米怜希望借儒家之口来拉近刊物与中国读者的距离,进而达到传教目的。

  至於文章篇幅及表现形式上,《察》报的受众主要为普通民众,所以大多用白话文,以求通俗易懂,且篇幅较短,多者千字左右,少者则几十、几百字。而要避免枯燥的说教容易引起读者的乏味甚至厌烦情绪,米怜还在文章的可读性上大下功夫,认为“书所讲道理,要如彩云一般,方使众位亦悦读也”。 (上)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