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超级节省/叶 歌

2018-07-23 03:17:09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的八○後Elizabeth Willard Thames三十岁那年猛然警醒,发现自己一贯遵循传统道路上大学、工作、结婚、养狗,却并不感到幸福。於是,她和丈夫决定改变生活方式,实行“极端节约主义”。他们辞掉了原来的工作,离开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市,搬到佛芒特州的树林裏。平常一切能省则省。不去外面喝咖啡、吃饭,而是买回大量生鲜食材在家做饭。衣服都来自旧货店、车库大甩卖或朋友的赠予。两个年幼的孩子也都用朋友或家人传下来的旧物件。不过,他们有些方面捨得花钱,比如,全家每年一两次出遊,看望家人或度假。还有,花钱让女儿上一所培养儿童创意的知名幼儿园。

  之後,她将这番经历写在题为“节约树林”的个人财务博客中,赢得粉丝无数。作者称:消费少,所有物少,她因此能省下钱来,住到梦寐以求的林中大屋裏,更贴近自然。所以,她提倡大家都可以确立自己的目标,节俭持家,简约生活,从“极度节省”中获得乐趣。

  克制贪慾能获取自由,还保护了环境,听起来很美。但作者也引发了疑问。她和丈夫都是出身中产阶级的白人。儘管不曾大富大贵,但家庭稳定,教育良好,还能出租剑桥的房产收钱,有经济独立的底气。作为一种个人选择,节省能带来快乐。但穷人“一钱如命”是生活所迫,毫无乐趣可言,也无法待业在家,一门心思钻研省钱的窍门。而且,美国社会看重财富的外在表现,少数民族如此节约可能会让人看不起,被骂“小气的穷鬼”。

  提倡节约,给个人、社会及环境减负的本意不错。只是超级节省能赢得讚誉还是遭人诟病就和行为人本身的种族、阶层、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了。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