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用科技保护人/耶 生

2018-07-25 03:17:20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星期,就大埔公路十九死车祸而成立的专营巴士服务独立检讨委员会举行听证会,九巴前副车务总监程艾乐(Alok Jain)获邀作供,谈了一些我们行外人不会知道的事。

  程艾乐说,他在二○一三至二○一六年任职九巴期间,曾经研究一个实时车务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很多在街道上行驶的巴士的数据,例如司机加速减速、停车煞车等资料,这些数据会即时传送到位於荔枝角的控制中心,当巴士有异样时会发出警告,由控制中心的九巴督导员介入,提醒车长有什麼事需要注意。他又说,如果这套系统能够在大埔公路车祸上应用,有可能在巴士翻侧之前,督导员已经及时介入,阻止悲剧发生。有系统跟没有系统的差别,是二十秒跟二十小时的分别—事发二十秒前阻止翻侧和事发後花二十小时善後的分别。

  可惜这套系统在程艾乐离职後没有继续研发。但程艾乐一席话,却令我惊讶於科技的进步。现时巴士的手机app和部分车站都有到站提示功能,每次出门口前,我都已经习惯了先查一查手机app,如果巴士还有十五分鐘才到达,可以在家中多休息十分鐘才出门口,免受日晒雨淋,这是GPS定位系统,当年推出已经感觉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但我却不知道,科技已经进步到这样:你可以想像,一个电子化的工作室,有一块很大的屏幕墙,上面有香港某区的地图,多盏闪闪发亮的红灯代表每架巴士,工作人员就在一个工作室裏,监察和操控全香港司机,把巴士变成跟地铁一样的準时;也给乘客多一重安全的保障。

  当然,科技不是万能,也非一定要用科技不可。没有GPS的年代,在街边等车的年代,不也一样地生活?但同样道理,没有冷气巴士的年代,迫“热狗”不也一样地生活?没有八达通的年代,用散纸付巴士钱不也一样地生活?使用科技,想一个标準就够:科技能为人带来幸福吗?如果能避免像大埔公路这样的车祸,相信无论实时车务管理系统造价多少,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