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在内地公映前,导演是枝裕和给中国观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这部新片是继《如父如子》後、对超越血缘的家庭如何维繫进行的思考,他原本只是打算将它拍成“自己的小宝物”,没想到会在法国康城影展获金棕榈大奖,还能进入中国院线公映,如果中国观众能感受到“这是一部只送给自己的宝物”,他将格外欣慰。
《小偷家族》讲述了靠偷窃为生活补充的一家贫困三代人,在没有血缘关係维繫下的亲情故事。片中父亲将养子翔太培训成惯偷,父子行窃为蚁族家庭添加生活物质,对於偷窃的不道德,是枝裕和用冷静的镜头记录,对於偷窃物质带来的温馨享受,呈现得又极为克制。他对这个生活在底层的贫民家庭有着一种保护,是以翔太的视角引领观众进入这个卑微却温馨的家,翔太成为这个家庭裂变的核动力,动力来自於道德自省。当妹妹行窃被便利店老人发现,老人赠与翔太糖果并告诫他不要让妹妹成为小偷,触动了翔太思想的发育。奶奶去世,为了掩护行窃的妹妹不被抓获,翔太引开店员跳下天桥,警方介入,这个隐藏家庭的所有秘密终被曝光。是枝裕和用同样平和的新闻视角讲述了这家人的最後离散,小偷家族不道德的凝聚终被法制与文明的力量给击破,他们回到生活原点或选择新的方向,但无血缘的亲情的呼唤仍在心裏珍藏。
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体现了对蜉蝣贫民应有的知识分子态度,不扭曲、不哀怜、不醜化,同时冷静地看待法制与文明的力量改变贫民命运的两种结果:上善或沉沦。正是这种关切人性善意的不狭隘的价值取向,使得是枝裕和讲述的日本故事赢得了严苛的康城影展欧美评审的一致认同,更赢得了中国观众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