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虹市首富》上月底於内地上映,票房大捷,我趁到北京出差之便,一探究竟,看电影的故事,也看观众的反应,思前想後,还是觉得值得一写。
《西虹市首富》是一套喜剧。要在“喜剧”二字前加上形容词,就有点儿尴尬了:要加上“励志”的话,故事其实是“伪励志”的,主角以输少当赢的心态获得尊严,以小博大的心态获得财富,当中充满用不完的运气,而整个故事的上进企图是扭曲的;要为这喜剧加上“浪漫”的形容,也是勉勉强强,男女主角的爱情线极度薄弱,只靠错摸与胡闹充撑场面。如果非要称这电影为浪漫喜剧,那也是可以的,但就要回到对浪漫的本质性理解:浪漫,即不现实。
这故事的不现实,在於穷小子因为一个不知名亲戚的遗产而一夜致富,更在於他要真正得到遗产的方法,竟然是一个月内花掉了十亿。一个月内花掉了十亿,当然是这电影的梗,也是无理取闹的梗,可是这个梗、这个故事设定,提供了炫富情节的“合理”背景,而观众,喜欢看炫富。
笔者不是要批评这电影的内容(毕竟批评者也不少),我更关心的是观众的反应:为什麼很多的观众,喜欢看这样的电影呢?
观众喜欢看炫富的心态,并不如一加一等於二的直接逻辑,而是关乎当下社会结构。事实上,无论是因为中彩券,还是富有远房亲戚的遗产,一夜致富的故事於华人电影之中不属於少数,尤其常见於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而那也是香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社会初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年代。
一夜致富式喜剧之受欢迎,是社会贫富不均所造成逆反心理之结果。这回到了古典喜剧的本质,即作为社会矛盾的戏剧性结合。透过不现实的致富情节,以及一连串浮夸的炫富场面,观众得到娱乐,暂时忘却现实的残酷。电影越不现实,观众越能忘记现实,哪怕只是一套电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