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喜茶文化/侘 寂

2018-08-21 03:17: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你喝过喜茶吗?就是传说买一杯饮品要排队四小时的奶茶店。

  香港还没有喜茶,喝过的人,想必都是周末去过深圳觅食的人。因为越来越多的港青北上喝喜茶,Facebook有一段时间最流行的改图,是一张人体水分示意图,普通人百分之七十是水,喝喜茶的港青百分之七十是喜茶。

  烂Gag,抽水,博君一笑,但转发、评论、点讚都不低,呃Like效果明显。这也从侧面证明,喜茶在香港有着不低的人气。

  它是怎麼火起来的,随手一搜,网上大把,大都提到人们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买到,以及黄牛又加价多少才帮买。讨论喜茶味道的不多,但讨论排队盛况的比比皆是,这恐怕就是以喜茶、海底捞为代表的网红饮食店最明显的特点。

  人们似乎对於需要排队的地方有着天然的好感,彷彿这地方是经过认证的好吃、必吃之地。特别是当排队现象被拿到网上无限放大后,人们便会对这家店留下“人气极高”的印象,网红店就是这麼被打造出来的。

  於是更多的人蜂拥而至,排队现象更甚,甚至出现了代排队的黄牛。演唱会和文化演出,黄牛出没是演出者人气的侧面证明。到了喜茶这裏,黄牛更加是人气的证明。不但有代排队业务,也有代买业务,一杯二三十元的喜茶,分分鐘需要额外加六到十元的小费。然而买的人仍是络绎不绝,以至於喜茶出了告示:为打击黄牛代买,每人限购两杯。

  喜茶所打造的奶茶文化,投年轻人所好,特别是习惯於网上衝浪的年轻人。抓人的文案,配合小清新的产品图,上传到社交网络,本来就容易引起传播。再配合上适度的营销,特别是对排队“抢购”的描摹,更能引起讨论,令到喜茶称为爆款。一切的元素都是为了转化为线上营销,继而转化为客流。

  最近的香港,中环、铜锣湾陆续开了几家网红奶茶店,也在複製喜茶的路数。於是顾客的这种刻板印象将再次加深:排队的,总是好吃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