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住在我们内心的野兽/管 乐

2018-08-24 03:17: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栏早前提及好的童书能够做到老少皆宜,今天想谈谈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莫里斯.桑达克(Maurice Bernard Sendak),今年正值他诞辰九十周年。

  在桑达克的书裏,那些年轻男女主人公被过度美化、坏事不会持续很久、结局总是大团圆的传统儿童文学的模式被颠覆了。他笔下的主角一意孤行,蛮横无理,甚至令人厌恶。灵活多变的绘画风格,加之充满裂痕的故事情节,常常让人心绪不宁,比如:小孩子被绑架,父母失踪,一隻狗突然闯入了舒适的家中……

  一九六三年出版的《野兽国》(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令桑达克赢得了次年的“凯迪克大奖”(相当於童书界的普立兹奖)。故事的主人公麦克斯是个典型的“熊孩子”,不听话,与妈妈大闹了一场,不仅晚饭没得吃还被关进了自己的房间,随后他开始了“远航”,来到了野兽国。那儿的动物都有可怕的尖牙,夸张的大嘴巴、大眼睛,还有锐利的爪子,但每隻野兽都肥肥的、憨憨的,即便咬牙、瞪眼、张爪,都像是小孩子在发脾气。很快,麦克斯驯服了这些暴躁狂乱的野兽,还成了“野兽之王”。可他突然感到孤单,又驾着小船回到了现实家中。

  《野兽国》当年甫推出,便受到保守派的抨击:童书怎麼能向孩子们展示黑暗、恐惧这些负面情绪?桑达克对此回应:现实中,儿童同样受到诸如恐惧、愤怒、慾望、憎恨、不满等等情绪的威胁,为了战胜这些负面情绪,孩子们进入了想像,在想像的世界中,他们所苦恼的那些情感会慢慢得到纾解,自己亦会感到满足。

  的确,那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恐惧、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都是潜藏在我们内心的野兽。如何面对牠,与牠相处?小孩子可以通过幻想排解,那麼成年人呢?《野兽国》的结尾告诉我们: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那儿还有热腾腾的晚饭摆在桌上等着远航归来的我们。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