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未来杀姬》/侘 寂

2018-08-28 03:17: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反思黑科技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的影视作品,近年来多如牛毛。从《黑镜》到《挑战者一号》,都在讨论人们过於依赖高科技之后的种种弊端。《未来杀姬》同样是一部促使观众思考人与科技关係的科幻电影。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所见真的即所得吗?

  电影中,通过“心眼”系统,人类已和网络紧密连结在一起,眼睛是摄像头,能将看到的一切存入专属於自己的服务器中。所存储的内容,可以上传云端,和其他人分享。当其他人收到你所传输的片段时,就能通过他们的眼睛,以第一人称视角,“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

  争议之处在於,警方有着最高权力,以灭罪为理由,可以任意访问任何人的服务器。不但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还能直接看到当下的影像。

  男主角就是一个有特权的警察,他可以任意调取当事人的纪录,对方所有一切的行动,都会毫无保留地尽收眼底。而当男主角在街上行走时,通过眼睛,他能看到每个人姓名、职业等个人资料信息。在《未来杀姬》的世界裏,人们的一切都可以被拿来“观看”,毫无隐私可言。

  这也促使了如女主角一样的“匿名者”的诞生。顾名思义,他们不想被看到,不想被纪录下来。他们想保持“匿名”状态,所以他们通过高明的编辑技术,可以对服务器裏存储的影像进行剪辑、拼贴、修改。删去有关自己的纪录,也能帮别人删去不想被看到的纪录。

  而经过修改的影像,会成为被取代的真实——儘管服务器中的影像和大脑存储的记忆可能会有出入,但人们会选择相信影像,而不选择相信记忆。在“影像不会说谎”的伪前提下,女主角和男主角都被诬陷为杀人兇手,受到警方的追捕和监视。

  看完影片最深的感触,是不能过度依赖可以被複製的真实。因为当真实可以被複製再现,那麼它也必然可以被篡改。过度依赖机械複製时代的“複製品”,最终只会迎来一个结果:所见不为真。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