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灌篮高手》(男儿当入樽)的作者井上雄彦为什麼不让湘北夺得全国冠军、没有让樱木花道追到赤木晴子?他这样回答道:“因为青春的梦想往往都是不完美的。”
其实何止青春的梦想是不完美的,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以“不完美”而告终,就像陈咏燊导演的这一齣《逆流大叔》:天马龙舟队想“坐亚望冠”却只得了季军;年轻的威廉(胡子彤)为了女友而放弃运动员生涯,女友不能理解个中酸楚;陈龙(吴镇宇)最终没抢成新娘,反做了新娘的证婚人,亲手将心爱之人送向他人的怀抱。
其实早在二○○四年,陈导就想拍一部关於“龙舟比赛”的电影了,他在柴湾的电影后期製作中心工作时,望向柴湾码头,见到一群人在进行龙舟集训,於是就以此为题材来构造剧本,但他又不想拍一部寻常的励志电影,熬了十四年后才有了这部《逆流大叔》。
一提起香港的运动电影,我首先想起了烂成稀泥的《全力扣杀》和过於理想主义的《点五步》,以至对“运动电影”有些望而却步,《逆流大叔》上映了月余才迟迟买票支持。因为对它的预期值不高,反而觉得出乎意料地好看。这份出乎意料来源於《逆流大叔》对“奋鬥”和“励志”有一套独特的理解。
“狮子山精神”作为一种我们惯常认同的“香港精神”,在《逆流大叔》中却成为了一种反讽。《狮子山下》唱的明明是“我哋大家”一起努力,但实际情况却是公司高层只需一声号令,剥削基层劳工去做即可,“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不过是粉饰太平的口号,类似“天马宽频”这样的公司在电影之外亦随处可见。
片中的阿龙等人到了不得不认命的年纪,想做的、能做的事都变得十分卑微,以前看《英雄本色》会崇拜至死都不服输的Mark哥,如今却在家庭、感情、事业上处处逃避,成为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男人,十分反励志,也十分现实。
如果《点五步》式的港式热血,是叫人无论输赢都要跨出第一步,用自己的风格去面对,用自己的风格去犯错;那《逆流大叔》则是尝试过、失落过之后,如何将失败“血肉化”,如何用自己的风格去哭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