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东西\蓬山

2018-09-04 03:16: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简单的东西一旦往複杂化去想,会让人头疼。就像前一句中的“东西”二字,本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用语。但用“东西”来指代事物,究竟是何原因呢?区区二字,竟引得许多学者绞尽脑汁。

  商学派认为古代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为天下商贸中心,货物辐辏;城中又劃定东市、西市为买卖之所,故而曰“买东西”。

  哲学派搬出五行学说,东西南北中分别与木金火水土对应,东方属木,延伸至粮食蔬果、花草树木;西方属金,代指金银铜铁。这些都是生活生产之物。而南火、北水、中土则都是无法买卖的自然物质。朱熹朋友盛温如就是以此来与朱夫子辩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金木类,篮子装得了;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之类,篮子装不得,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明末周延儒也用这一套来回答崇祯皇帝的疑问,崇祯听后还觉得很有道理。

  又有文字学派考据“东”字本义为“橐”,即用绳繫紮的口袋,“橐系”久而久之流为“东系”,音变为“东西”。一番云山雾沼,听者听晕了,说者舌头也快要打结了。

  清朝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将“东西”的解释又上升了一个层面:“东”指儒教孔夫子之道,“西”指佛教,佛是西方的圣人,“举此二端,足以涵盖一切矣。”翰林梁章钜是纪晓岚的门生,就朱珪此论请教老师。纪大烟袋说:“朱珪笃信佛教,故有此论”。一笑了之。朱珪此举,颇有些当今的“民哲”範儿。

  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认为,用“东西”来称呼四方物产,犹如用“春秋”来表示四时纪年一样。这种观点后来也得到了语言学家、《辞海》主编陈望道的认可。想想确实如此,人生几度春秋,并不是就不过夏冬两季;说买卖“东西”,但南方的海产、北方的皮货,同样供销两旺。只不过是一种以部分指代全部的简化代称罢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