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越来越多错字\阿浓

2018-09-04 03:16: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语文老师和报章编辑,发觉如今文稿中的错字越来越多了,考究原因,大概有以下一些。

  一是用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打字的越来越多。打字的人渐渐以输入码代替笔画,真要写字时便出现笔画错误。如今语音输入法越来越普遍,使懒人们更不留意字是怎样写的,大量别字因而出现。如今在脸书、whatsapp、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大家都是急就章,互相明白意思就算,谁也不介意字的对错。太认真人家会笑你。网上似乎是一个无禁忌的天地,随便爆粗无人介意,写错字更视为当然。越来越多人既看繁体字也看简体字的书报,模糊了两者的分别,写字时繁简夹杂,还出现一些繁简都不是的错体字。

  网络上出现玩笑式的火星文,把“我”写成“偶”,“我”写成“禾”,习非成是。潮流兴“食字”,用同音字代替原字,因此出现了混淆,如电视节目有“缺宅男女”,“缺宅”是“抉择”的谐音。又如把“悲剧”故意写成“杯具”,“喜剧”写成“洗具”,这类故意别字化的个案越来越多,对低年级的学生,误导的可能性更大。

  “习非成是”从来都有,於今为烈,一些词语已经改变了原来意思,作新的不同的应用,明明是错的,你也得接受。如“人肉搜索”“人肉录音机”中的“人肉”,绝不指人的肉。一些老人家看不懂新媒体,不奇怪。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