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刘门多杰\凡心

2018-09-10 03:16: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广州国家档案馆特设了一个展厅。

  此厅主题是:刘逸生刘斯奋家族。它介绍了广州市一户人家,其家族三代,多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家史颇能侧面体现出广州市民的生活与文化的联繫。

  刘逸生先生是老报人,在香港、内地多家报社工作多年。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奋力笔耕,书写的《唐诗小札》、《宋词小札》等系列古典文化的启蒙读物,受到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喜爱。直到今天,这些书在阅读市场上都很受欢迎,一版再版。

  刘逸生先生膝下有三子一女,个个学有所长,事业有成。

  长子斯奋人在仕途,但工余深研文学、书法、绘画技艺,各领域均有成就。其长篇小说《白门柳》,以明末历史为背景,表现了知识分子的分化,重点写力挽大厦之倾的“复社”,与把持朝廷大权的宦官集团间的鬥争。小说前后撰写了十余年,出版后获得了内地最高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

  刘家女儿圣宜在大学裏教书育人,是历史学教授,专攻华南文化史,学术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岭南近代文化论稿》等。

  老三斯瀚是学术刊物主编,撰写了多套专业著作。

  老四斯朗也是一位文化学者,力攻《易经》而有所成。

  刘家的第三代也供职於文化行业,在各自的领域表现优秀。

  一门多杰,与刘家家风自不无关係。刘老先生的言传身教,早在儿女心中撒下了中国文化的种子。到他们成人自立,那颗种子便开花结果了。

  刘家儿女均是我广州一中的校友。圣宜与我初、高中同学,高中更是同班。可惜她后来病休,赶不上“文革”前的最后一届高考,被裹捲进上山下乡的大潮。直到恢复高考,圣宜才凭实力考进大学。起步虽迟,但凭着家学渊源及聪慧勤奋,取得的成绩也令人刮目相看。

  刘家的文化传统,可提供育人成才的启示。广州国家档案馆特闢此馆,也或出自如此构思。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