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美国大学的言论自由之争/叶 歌

2018-09-21 03:17: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二○一六年,美国排名第一的文理大学威廉大学校长以“反对种族主义”为理由,不允许宣扬白人至上的作家来校讲话,引发原邀请者、“不适学习”组织的抗议。该团体领袖、黑人学生Wood认为,他们因为反对种族主义才邀请对方来辩论,逻辑拷问、理性省视才是大学教育的根基。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社会矛盾加剧,种族歧视高涨,大学也未能置身事外。以上故事只是大争论的一小部分。言论自由保护“仇恨言论”(hate speech)吗?根据一九六九年美国最高法院对一个“三K党”人言论的裁决,只要不“直接引发暴力犯罪”,那就受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不过,这个修正案只适用於政府,规定国家不能因言定罪,不能用囚禁等手段压制言论自由。实际上,不但私立的机构、团体有权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美国法律也惩罚“仇恨罪”。散布“仇恨”言论,攻击别人的宗教、族裔、性别、性向、母国等哪怕没达到犯罪程度,也会遭大众谴责和反击。

  大学为什麼鼓励有争议的话题?专家认为,与三观不同者交流不但能促进相互理解,加强民主建设,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立场。作为“安全地带”,大学为不同思想的自由交流、撞击提供了理想场所。历史上,宗教自由、废奴运动、男女平等、同性恋维权都是因为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才逐渐壮大的。

  不过,此举大有风险。弱势学生会感到受攻击、被威胁,社会右翼势力会得意获得宣传平台,理性争论可能演变为暴力对抗。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就曾因邀请有争议的发言人,现场失控,校方付了六十多万美元“维和”费用。

  言论自由听起来很美,但校方三思而行也不难理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