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家书/熊 莺

2018-10-07 03:16: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老人致侄儿信一:“我想谈谈故居的事,一直没有工夫写出来。我的意思就是:不要修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旅遊局搞什麼花园,我不发表意见,那是做生意,可能不会白花钱。但是关於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我)只有极少数几本作品还可以流传一个时期……”

  老人致侄儿信二:“关於故居的事就这样定了。不修旧宅……”

  老人致侄儿信三:“你刚来信说你尊重我的人品,那麼你就不该鼓励我出版日记。这日记只是我的备忘录,只有把我当成‘名人’才肯出版这样的东西……”

  在成都一条名正通顺的幽静小街,一所小学的外墙,那日我阅读铭於墙上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家乡的小朋友们:

  感谢你们寄给我几封充满激情的信,我觉得你们好像站在我身边拉着我的衣服高兴地谈笑,告诉我许多愉快的事情。你们还让我看见美丽清洁的双眼井。你们真是我的好邻居,你们又把我的心引到了我念念不忘的家乡,我的老家。

  ……亲家的家乡孩子们,接受你们送来的这一切我不能不想:你们为什麼对我这样关心?对人民我究竟有什麼成就?有过什麼贡献?我从来不曾忘记生命的意义在於奉献,而不在於接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作家,勤奋写作是我的职责……我仍然是一个普通的人……

  祝你们健康地成长!

  署名:巴金。时间:一九九二年三月。这一年,蜚声中外的文学巨匠,作家、翻译家,巴金先生八十八岁。巴老离世距今已十三年,如今他儿时“家”的附近的那些屋舍,名双眼井社区。他家旧址,街边一方暗红木牌,上书:巴金故居原址。那口井──他曾说,“只要那口井在,我回四川还能找到我儿时的脚印”的那口双眼井,被用石条静静围起来,井盖密封。如同密封着作家的一份坚守。

  成都已少有这样生活气息浓郁的小街,秋阳斑驳地滤在人们身上,两团老人,在街边的女贞树下玩着长牌,那是一种巴老儿时一定见过长辈们玩过的一种:民间纸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