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我是不敢来的。“鐘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对於我这个山野之人来说有一种压力,有一种畏惧。可朋友的热情相邀,又怎敢推辞呢。
朋友们见面总是很愉快,吃着喝着畅所欲言。老罗有点喝多了,越说越激动。他说:“现在的中医在大学裏,都学了七年,可是毕业后,连个脉都不会搭,看病全靠检查单,这和西医又有什麼区别呢,传统的中医已经没了完蛋了。现在谁还信中医呢!不是庸医就是骗子。”他记得小时候母亲曾经扭伤很严重,医院治疗没有效果,於是找到当地一个懂医但没文化的老太太。她建议用蜘蛛粉敷患处,本地还找不到,特地跑到无锡寻来,母亲用了以后,很快就好了,实在是神奇。看来有时候上大学读那麼多书也未必有用,中医还是需要传承和临症。他的话一说完,大家就齐刷刷地看着我。
我笑着说,在我看来,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接受系统教育,七年的大学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元代名医罗天益,他的《卫生宝鉴》裏讲过一件事,楚丘有个姓贾的年轻人,得了一场大病。发热烦躁,四肢困倦,胸闷咳嗽,大便不通。找过很多名医,都没看好。有人就建议,“明医不如福医,有个医生医书读得很少,但是临症很多,找他看病的人没有看不好的,人们都称他是福医。谚语说的好:“饶你读得王叔和,不如我见的病症多”,应该值得信任,不如去找他试试。这个医生到了之后,装模作样地搭了一下脉说:“这个病见得多了,没问题!”然后在患者两肺腧上各灸了二十一壮,并让患者服用蠲饮枳实丸,治疗后没多久患者腹痛加剧,不能食,病危。
其实,如果医生对病情不理解,那就对病人十分不利。哪裏有什麼“明医不如福医”的道理。接受系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於医生来说,治病毫无侥幸、机会、幸运的可能,只能因症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