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全民造星/侘 寂

2018-10-16 03:17: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以前,培养一个明星需要星探挖掘,经纪公司的培养。即便是通过选秀出道,也需要定製化的培训和包装,唯有经过一系列的打磨,才能经受市场考验,成为乐坛长青。而今玩法规则变了,不再是市场有什麼,歌迷听什麼,而是歌迷可以介入甚至主导市场。全民造星早就不是什麼新鲜事。

  从韩国的《PRODUCE 101》,到内地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玩法一脉相承,台上男女小偶像拚尽全力展现自我,台下各自的粉丝群发动亲朋好友为他们投票点讚。或许只有符合多数人审美标準,才有可能在全民参与的造星活动中获得普罗大众的喜爱,於是层出不穷的“星星们”越发趋同。外貌长相、才华特长,在选秀中得票高的总能在已出道的人中找到模板,更别提一些刚出道的人总喜欢模仿已出名的明星,撞款颇为常见。

  这股“一齐造星”的风潮吹到香港,港版《全民造星》应运而生,在刚过去的周末,冠亚季军刚出炉,新鲜热辣。

  不过,港人对《全民造星》的关注度并不高。或许因为参赛者中未有能真正引起全民关注的黑马。节目持续进行了快半年,参与比赛的九十九位参赛者,甚至最后十强,都未能同其他节目那样,获得足够多的关注。即便是在决赛,公布比赛结果时採用的也是得票率,而非公布票数。可见全民造星在香港,多多少少还是受限於市场,未能掀起全民参与。

  但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全民造星在香港“遇冷”反而起到了“固粉”的作用、真正追看了节目的观众,都成为了“死忠”,决赛门票也一度在粉丝群掀起争抢。最终选出来的前几名,也各有特点。比起其他选秀之星的千篇一律,多数网民追看都经历了从吐槽到投入真情实感,最后纷纷评价“不修音、不做作的《全民造星》更加真实”。

  从这个角度看,全民造星能收穫的,除了逐渐成长的偶像,还有死心塌地的粉丝。也难怪,为何此类型节目颇受投资者青睐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