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从“美学”到“书法美学”\邓宝剑

2018-11-08 03:17: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九三一年,《大公报》天津版连载张荫麟(笔名素痴)的长文《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文中提出一些有待研究的书法问题,比如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共同点是什麼,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又在哪裏,书法艺术的派别有何美学的意义。他进而宣称:“此诸问题之解答可以构成美学上之一新支,吾人可名之曰‘中国书艺之美学’(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Calligraphy)。以此学之原理为基础,可以建设一‘书艺批评学’,其任务在探求书艺上美恶之标準并阐明此标準之应用。本文之範围只在试求解答上列诸问题,为书艺批评学奠其基础,故题曰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云。”

  张荫麟认为这些问题的探讨属於“中国书艺之美学”(实即“书法美学”),而这门学问的原理是建立“书艺批评学”的基础。他的这篇《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其实就是在阐述作为书艺批评学之基础的书法美学,兼具史才与哲识的张荫麟又做了书法美学史上的鲍姆加通。

  自此之后,以美学之名探讨书法的论文和著作渐多。时至今日,以“书法美学”为名的著作已不下二十本,论文则数不胜数。

  西学东传之后书法美学的得名,让书法艺术之审美价值更为明晰,书法理论的问题域因此得到扩展,某些问题也得到更为深入的探讨。不过,正如史家在评论鲍姆加通的学术贡献时所说,“名称并不等於事物”,儘管鲍姆加通为美学命名并被誉为“美学之父”,却不能认为美学本身是由鲍姆加通创造的。事实上,古希腊哲人对审美问题的探讨就已达到相当的深度,在中国也有久远的美学的历史。同样,书法美学的得名和书法美学自身是两回事,书法美学并不是在现代开启的。汉末以来的大量书学文献,包含丰富而且深入的书法美学成果,形成传承有序而又代代不同的书法美学的历史。我们今天探讨书法美学,不可能无视古人的理论智慧而另起炉灶。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