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新白描的色彩/米 哈

2018-11-12 03:17: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小到大,我都听到大家说香港是一个华洋杂处、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每当听到这样的说法,我都怀疑,在我的成长中,其实没有多少与洋人交往的经验,所谓华洋杂处,其实好像是同一个城市裏的平行时空。

  当然,文化是深层的,有中西交流也是必然的事,但我想,这样的交流在所有的城市都有,只是程度有异。我的重点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说法,实在太方便,方便得有时像一个虚构的万用匙,但又对於某些人,中西文化交融,却是他毕生的事业,如艺术家潘玉良。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故事,而潘玉良的人生是一个传奇。她是一名孤儿,十四岁时被舅舅卖了,成了歌妓,后来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回身份,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从此,她人生转向,考上了美术专科,成为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第一位女生。毕业后,公费津贴留法,成为里昂中法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及后考入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以第一名毕业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到意大利深造。

  中国艺术家留法,不一定能成就中西文化交融的作品,但潘玉良除外。她有意识的做到这一点,她曾说道:“会中西与一冶,从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这是她的企图,也是她的成就。

  最近,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展出的“春之歌:潘玉良在巴黎”展览,展出了数十件潘玉良在巴黎创作的肖像、人物、风景画,还有她尺寸最大的作品《春之歌》。从这些作品,我们能够看到潘玉良如何从中西艺术观念之中转化。

  在线条上,从研习宋元明清绘画,尤其李公麟对她的影响,潘玉良以线描手法用於油画之上,以单线为主,惜线如金,被陈独秀称之为“新白描”;在色彩上,她从早期深受印象派背景用色,以及野兽派强烈对比色彩的影响,以至后期回到中国文人画的氛围,发展出独有的用色。在此,“会中西与一冶”,不是空话,而是潘玉良的每一条线,每一点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