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过的偶像个个消失”,我又想起了王菲的这句歌词,在金庸先生逝世的新闻出现在我的手机屏幕上的时候,这十个字瞬间浮映在我脑海……
看到新闻中播报金庸离世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是抗拒去相信的。那情景和十五年前的四月一号,听闻张国荣突然去世的消息有点类似,一开始我总是心想“这一定是开玩笑的吧”,但同样的新闻铺天盖地地湧来,逼迫你不得不承认这已是铁板钉钉的现实,嘴上嚷着不信不信,终究还是得信。不过两者不同的是,金庸的逝世实则是“喜丧”,壮年事业有成,晚年寿终正寝,已经是最完美的结局了。
“死亡”就是这样一件我们必须不断去习惯的事。沉迷过的偶像,突然就离开人世了,来不及告别的人,忽然就无法再见了,我们都不要以为他们会一直理所当然地存在下去……
我不想说类似“某某的去世彷彿带走了一个时代”这样大而空洞的话语,这不是“武侠巨匠金庸离世”这条新闻让我感到难过的真正原因,更切肤贴骨的原因是,它勾起了我关於童年和青春的记忆,并且用“死”这个冷硬的字眼令我意识到,这些回忆终究是回不去了的。
我想起小时候,会与邻桌争辩“到底是古龙的小说好看还是金庸的小说好看”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在课间大肆讨论“张无忌究竟该选周芷若还是赵敏”、“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到底谁武功更高”,甚至“杨过和段誉谁更帅”这样无聊的话题。但这一场场看似毫无意义的讨论,却成为我在繁重的课业压力间隙,最真实的乐趣。这些乐趣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慢慢冲走了,直到听闻金庸离世的消息,才令人猝然意识到这一点。
当有人询问金庸“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他回答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他也的确做到了,甚至在走的时候连墓志铭都不用了,因为他自己早就写好了一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个字,已足以道尽他一世的修为。金庸先生倒也是走得潇洒,徒留下我们继续在这人世间庸庸碌碌。幸好还有他留下的这江湖,让我们得以偶尔再拿起他的作品,做一场大侠梦,破万重之荆棘,续江湖之侠义。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