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禁书《世说新语》/蓬 山

2018-11-13 03:17: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禁书,有些是国家所禁,比如乾隆皇帝禁《说岳全传》,禁《大义觉迷录》;有些是私家所禁,《唐伯虎点秋香》裏,在华太师府上,身藏《唐寅诗集》就是死罪。左宗棠是清代中兴名臣,在家中戒其子弟勿读《世说新语》,原因是“人家子弟之读此书者,未得其隽永,先学其简傲”。

  在左宗棠看来,《世说新语》可以说有点“三观不正”。书中大部分是魏晋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往大处而言,这与经纶世务、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并不一致。往小处说,即使要修身养性,也容易令青年人轻浮放蕩,不安於心。如果都像王徽之访戴安道那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时不时就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下场多半是耕读两误,成为败家子二世祖。

  而且,《世说》的时代,士大夫与皇家均天下,清谈玄理也有其土壤。到了皇权专制巅峰的清代,政治环境与社会风气都已大大不同。司马昭举行宴会,阮籍在坐,敢“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若在清代依样画葫芦,怕是脑袋登时就要搬家了。

  所以,仔细想来,左宗棠的一番话也颇有道理,与“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有相通之处。年少时血气方刚,读《水浒》容易沾染草莽任侠之气,衝动惹事;而《三国》遍地尔虞我诈,权谋算计,老年人读了会影响颐养心性。

  笔者上学那阵子,流行抄读书笔记。同学们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各种名人名言,还常会咬文嚼字卖弄一番,跟网上那些五迷三道的心灵鸡汤差不多。现在看来,更多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少轻狂,没什麼营养。

  鲁迅评价“《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民国著名报人张慧剑在《辰子说林》中引述此说时,又多加了一个字,曰“烂名士教科书”也。当然,《世说》自有其巨大的文学历史价值,这一点笔者是并不否认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