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独逸”逸事(一)/蓬 山

2018-11-15 03:17: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笔者有收集日本邮票的爱好。在一些纪念邦交、缔约、访问等外交事件的邮票上,常可以看到汉字,如“日米”、“日豪”、“日独”等,这些都是国名的简称,“米”、“豪”、“独”即美国、澳洲、德国,实则是与中国译名属於不同的音译,且较为相近。

  民国报人张慧剑所著《辰子说林》中,记载了一段其朝鲜友人李百拂关於国名翻译的讨论。李百拂认为中国的译名,如英、德、美、法,都是含有好意的正面词彙,而日本却相反,比如将德国翻译为“独”,意谓独夫之国;将俄翻译为“鲁”,意谓愚鲁,经俄国抗议,又改为“露”,但也是诅咒俄国像露水那样在旭日(日本自命)之下消灭,仍为恶词;翻译美国曰“米”,形容其可以吃下去。李百拂认为,此一小事情已经暴露了中日两国立国风格迥乎不同,中华是泱泱大邦,而日本浅薄狭隘。

  如果按历史事实来看,李百拂这一论点也有依据,观乎日本在日俄战争、二战的嚣张气焰,其晒“露”食“米”之野心,是丝毫不掩饰的。不过,李百拂这番话,其实夹杂了複杂的国恨家仇。中国朝鲜两国受日寇侵害最深,朝鲜甚至亡国几十年,其惨烈更甚於中国,故而看问题难免受仇日情绪影响。

  实际上,日本当初翻译欧美国名,并无这麼多算计,诸如李百拂式的分析,多是根据后来的历史而附会的。对於西方列强,中日均採取了音译方法。如对英国,皆翻译为“英吉利”。

  对法国,中译“法兰西”,日译“仏(佛)兰西”,中文要更胜一筹,毕竟将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佛”用於西欧国名,是有些水土不服的。至於美国,中日分别译为“美利坚”、“米利坚”,孰优孰劣亦不言自明。但是中文译名也都经过了长期的演变,曾用过“佛郎察”、“米利坚”等译法,最终大浪淘沙,留下了最优方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