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样的城市称得上友好?这不是说“宜居”。宜居涉及长期居留,要考虑住房、入学、就业、就医、政体、文化、种族等多方面。匆匆而过的遊客只关心浅表印象。但惊鸿一瞥未必不能产生直击城市灵魂的洞见。当地人素质如何,服务员态度怎样,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体现怎样的自我定位,都能即小见大,在不经意间展示城市性格。
与巴黎、伦敦、罗马等相比,荷兰海牙不是一国首都,经济水平在欧洲亦不列前茅,旅遊方面的知名度也稍逊一筹。然而就是从它的设计、运作中,我深感尺寸是决定城市友好度的重要因素。
海牙不大不小,人口密度虽大却不过分。此地聚集了驻荷的绝大部分使馆和政府重要机构,路上却从不堵车。公共交通发达,城际轻轨连接阿姆斯特丹、莱顿和鹿特丹,下了车可刷卡租公共自行车。城里公交巴士、有轨电车四通八达。上下班时,自行车川流不息,但与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忙而不乱。城裏罕见摩天大楼。砖块铺地的小巷倒不少,彷彿一个个紧密相连的小镇。曲径通幽,安排妥当了各色人间烟火。
老城区幸免於二战时的轰炸,留下诸多历史建筑,与政府机构、王宫比邻而居。遊客熙熙攘攘,却不见警察如临大敌。王宫后花园对外开放,民众免费出入。也就是在国王私宅后门拉条绳,两个卫兵站在一边,神态悠閒。博物馆、议会每天有络绎不绝的学生参观。孩子们从小受本国政治、文化中最精粹部分的薰染,润物无声,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凝聚力大有好处。
体量太大是破坏友好氛围的致命伤。无论建筑、人口还是道路,巨大可能威武雄壮,震慑人心,但也就失去了便利、舒适、安全、友善、和谐等其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