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仰望金庸“大师兄”\管乐

2018-12-07 03:18: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金庸说:副刊是一张报纸的灵魂。自先生去世的这一个月来,做专题的缘故,我和副刊同事们翻阅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版面,触摸着泛黄的、脆弱得稍微一翻动就会破碎的报纸,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而跟随着历史的时光机,也看到了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更立体、更有血有肉的金庸。

  在大公报的十年,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为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务而开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金庸曾以“姚馥兰”、“林子畅”、“萧子嘉”、“姚嘉衣”、“林欢”为笔名,撰写专栏文章,内容涉及电影、戏剧、音乐、舞蹈、诗词、联谜,上下古今,无所不谈。他常常自谦都是“急就之作”,事实上这离不开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多年的阅读储备。谈起撰写专栏的因由,他曾说,自己本来是门外汉,由於工作中要处理电影、戏剧的稿件,有时还要自己动笔写,比如读者就正在上映的影片来信,他就要撰文解释,因此开始“每天如痴如狂地阅读电影与戏剧的理论书”,在很短时期内就成了这方面的专家。

  《神鵰侠侣》中有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侠之大者的内涵是什麼?如今我有了答案:应该是有温度、有感情、真仗义、讲厚道,既有捨生取义的气魄,又有先人后己的精神,不惧挫折,不畏浮云。有人说“凡有华人处皆读金庸”的武侠时代正在远去,有人说传统报业正面临着新媒体的衝击,然而金庸的报人理念,我想,永不过时。就副刊来说,我们身处一个很好的时代,能够接触到第一流的人物、第一流的作品,比之先生当年所处的时代已是十足幸运。

  无论是报人的金庸,还是小说家的金庸,无疑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真切地掂量出肩上的责任与重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醜恶,办好报纸,才不失为对驾鹤西去的先生最实在的纪念。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