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隐?中隐?小隐?\阿浓

2018-12-08 03:18: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陶渊明的魅力,使历代对时代现况不满的读书人,想找个清静的地方把自己藏起来,这种人叫隐士。

  隐士不慕名利被视为清高,受人尊敬。有些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在改朝换代之际,为表现气节,不事二朝,就隐居起来。但新朝主子,偏不把他们放过,想方设法要把他们拉扯出来,从而发生不同的故事。

  后来有人认为隐居山林,独善其身,不算伟大,称之为“小隐”。反而在朝廷做事,特立独行,不堕入官场浊流,守护一片乾淨天地,这才算“大隐”。或是在市场混迹,也做生意也赚钱,但取之有道。还将所得造福社会,救助贫黎。不张扬,静静地做,也是一种“隐”。对这种“隐”有两种分类,一种当大隐:“小隐在山林,大隐在市朝。”一种当中隐:“小隐隐於野,中隐隐於市,大隐隐於朝。”

  白居易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中隐》。他认为小隐太冷落,可能要过饥寒的清苦生活。而大隐会忙碌、劳心,甚至面对某些政治忧患。唯有“中隐”是最好的。“中隐”就是做类似“太子宾客”一类閒职,无权无责,閒适自在。好处如诗中说的:“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閒。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白诗人想得美,不知现代社会可有这样的优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