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米哈

2018-12-10 03:18: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制帽、身穿藏青碎白花纹上衣和裙裤,肩挎一个学生书包。我独自到伊豆旅行,已是第四天了……”每次有机会一个人旅行,我都会想起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孃》的开场白。

  他写道:“在修善寺温泉歇了一宿,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蹬着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叠的山峦、原始的森林、深邃的幽谷,一派秋色,实在让人目不暇给,可是,我的心却在猛然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

  一个人,为什麼要一个人旅行呢?“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我赶路”,而各人都有各人的希望。最普遍的“希望”,大概是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跟自己相处。在每时每刻都在跟人联繫的社会,我们要在日常中独处并不容易,而旅行,彷彿製造了一个假设:我,可以脱离日常。

  然而,一个人旅行是否可以成功脱离日常,又是一门学问。我们可以承受到不查看电邮的压力吗?我们可以适应到没有网络世界支援下生活的不安全感吗?我们可以按捺得住沉闷,而宁谧的独处吗?

  最终,我们会怀疑:我真的喜欢独处吗?

  从準备一个人旅行时的兴高采烈,到真正出发时的狂喜,在旅程中异常敏感於所见所闻的美,然后,忽然想起:如果眼前的美,我可以有他/她在身旁,一起享受就好了。

  这让我想起,有些人会因为失恋,而一个人旅行。这真的可行吗?这样的一个人旅行会快乐吗?后来,我成熟了一点儿,才明白,失恋后的一个人旅行,不为了快乐,而是为了倍感寂寞,并在极痛之中寻找治愈与希望,就像《伊豆的舞孃》中的主角。

  为什麼他要一个人旅行呢?“我已经二十岁了,再三严格自省,自己的性格被孤儿的气质给扭曲。我忍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鬱,才到伊豆旅行。”带着摆脱“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鬱”的希望,他开始了这次旅行,而无论希望最终有否实现,至少,他得到了在路上的理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