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巴在新疆的国道上行走,有个地标牌扑面而来,上面写着“国营农场”。
看似平常的四个字,记载了新疆“伊塔事件”历史。
旅遊团的导遊小余读旅遊专业出身,他一路结合历史的景点讲解,内容详实有趣。当他介绍了“伊塔事件”后,还特别强调他说话是有根据的,大家可在网上求证。
我上网读了“伊塔事件”那段文字,更明白了与多国接壤的新疆地区,为何要把“维稳”摆在首位,那是历史留给中国人重要的训示。
一九六二年,中国普遍受灾而陷入经济困境。新疆边境民众受到接壤的某国宣传诱惑,有六万多、以中国哈萨克族为主的民众,拖家带口,赶着牲畜,越境到了那个国家,成为了那儿的国民。
此事导致中国边境人口突然锐减,大片草原荒芜,牧耕停顿。
在新疆驻有一支部队编制的生产建设兵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后,由王震将军率领进疆。将士们放下枪杆拿起农具,开展了大规模建设。兵团也是一支随时候命的军队,边境线上一旦有战事,他们就是保卫边疆的士兵。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十多万人,兵团司令的地位等同省长。
当时越境的情况混乱,上头便调动了这支召之即来的队伍进入了这些地区,以“国营农场”的名义恢复和主持了那儿的农牧生产。
那些叛逃到他国的人,后来未过上被许诺的生活。后来见到国内的发展,更起了返回之心。但他们已不是中国公民,不可能要回来就回来。为首煽动外逃者,大概更不可能再踏足中国土地了。
新疆特别的地理位置和民族状况,反华势力确实容易兴风作浪。二○○九年七月五日由他们策动的乌鲁木齐打砸抢事件,死伤者众(详见“百度网”相关词条)。血腥画面教育了各族人民:在新疆“维稳”是硬道理。新疆一乱,受苦的是当地各族人民。历史的教训应警鐘长鸣:尊重宗教,更要尊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