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过尖沙咀正值HMV清仓大甩卖,斩获数张八十年代的黑胶作战利品,其中包括一张我心仪许久的张国荣《Final Encounter》。
一九八九年,在一些港乐歌迷前辈的形容中,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张国荣年”,广告、电影、接连发售的三张唱片、轰动全城的告别巡演……此般种种,如今我只能从前辈们的言谈中略微想像一二。
《Final Encounter》作为张国荣正式告别乐坛前的最后一张个人专辑,封面上那赤红色的背景、烫金的字体,无不显示离别前的莊重。但使人诧异的是,《Final Encounter》中,除了第一首歌《风再起时》颇有离别之意,其余曲目丝毫让人看不出这是一张关乎离开的唱片,反而像是一场狂欢——彷彿任性的歌手终於解放了偶像的光环,想要尝试一切和音乐有关的可能性。
从HMV赶回家中便迫不及待地将黑胶放上唱机。相比起CD和在线音乐的音质,黑胶的质感来得更温暖、更醇厚一些。对Leslie这类不是以“技”为先,而是以“情”著称的歌手而言,黑胶这种介质与他的声音更相称。如果Hi-Fi耳机是将音场锁在你的耳际,那麼一盘黑胶加一部不错的唱机,就是让音场环绕你的呼吸、你的心跳、你的全部,甚至可以从中听出不一样的想像。
在《风再起时》和《Miss You Much》的平稳开局后,从《我眼中的她》开始这张专辑就变得不那麼“乖”了。《我眼中的她》一反曲调带动情绪的常态,反用人声带动音乐往前走,《绝不可以》在气声和停顿的运用上都颇有创新。全碟最邪气的两首歌当属《禁片》和《WHY?!》,难以想像这是唱片封套中那个正襟危坐的人物唱出来的歌。《禁片》改编自美国歌手Paula Abdul的《Cold Hearted》,Leslie唱来,像极了旭仔调戏舞女露露的场景,“精彩但是野”。《WHY?!》现在听来令人频频联想起《春光乍洩》,“撕开冷静午夜,狂敲击路和车”的是黎耀辉,“跟他笑呵呵,躯体交换了金窝”是黎耀辉对何宝荣的指责。好的音乐永远令人充满了想像。
这张唱片的名字虽然是“最后的相遇”,但这个时代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们能无数次重遇那些“最后”的时刻,即便歌手已经退出舞台,抑或不在人世,他们的音容也以物质的形式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