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之父、法国小说家朱尔.凡尔纳(Jules Verne)在一八七三年出版了经典作《环遊世界八十天》。所谓经典,其中一个不成文(也不文明)的定义,就是一般读者都会听过它的大名,又或看过它的改编电影、电视,却从来没有读过其原著。而我,当然也是一般读者之一,有见及此,在这个学期末的圣诞假期,我开始读这本经典。
有关经典作品的另一个不成文定义,是这作品固然重要,但读起来却是沉闷、过时的。我不肯定这说法是否适用於其他经典,但就《环遊世界八十天》而言,它的追看性实在惊人。我一边读,一边告诫自己要慢下来,而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一部一百四十多年前的作品。
《环遊世界八十天》一书的不过时,当然不是指书中的见闻和科技,毕竟在那一个时代,以八十天不停站的环遊世界一圈已经是人类文明科技的极限。此书的不过时,是因为书中的想法、观念之先进。
举例,书中开首的一幕,写到主角福格与朋友讨论一个银行劫匪的逃命事件。有人说:“世界这麼大,他总有地方可以去的。”听罢,福格说:“以前是这样没错……”。朋友不服气说:“以前是什麼意思!难道你是说地球变小了吗?”
难道,地球变小了吗?福格气定神閒的说:“地球是缩小了,今日要想绕地球一圈,速度要比一百年前快十倍。”这说法,简直与早十年前由汤马斯.佛里曼提出“世界是平的”一说一脉相承,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流动力大增,而世界相对缩小了。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这不难理解,但空间与流动性是相对的,却不是人人都会留意到的观念。这却是凡尔纳早了一百多年便已写到了,实在不得不讚叹这位科幻小说之父的前瞻性。
若於十九世纪中叶,“要想绕地球一圈,速度要比一百年前快十倍”,那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又缩小到什麼程度呢?网上资料说,坐飞机的话,大概十五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