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书信可贵\管乐

2019-01-11 03:18: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几日邮箱出了故障,收不到电邮,一了解,才发现是达到了上限容量,不得不对过往电邮进行一场“大清理”。这才发现,过去一年,我与专栏作者米哈的电邮往来竟有一百二十五封。除了互致问候外,多是各自对稿件所谈及作家、作品的理解,其中还不乏几封火藥味甚浓的就某个观点争执不下的邮件。我们开玩笑──将来若有机会将这些电邮结集出版,或可成为香港文学史上的一段见证。

  这并非我们两个年轻人异想天开。在《收穫》主编程永新编著的《一个人的文学史》中,就收录了三十年间他与不少作家的书信。由此,一个个真性情的大家跃然纸上。比如,贾平凹在一九九八年八月写的信中“吐槽”:“西安这裏很热,什麼也懒得去写,琐事缠身,身子困倦,去打麻将吧,又老赢,赢了人缘也不好了。”马原在一九八七年九月的信裏报喜:“昨天下午刚生了个大儿子,十斤整,叫马大湾。祝贺我吧。”

  若从以上对话就推断程永新是位慈眉善目、易亲近的编辑那就错了。按照作家张生的说法,在程永新不苟言笑、谦恭有礼的冷峻外表之后,“是一个严谨认真、不留情面的编辑形象”。一些作家将新作寄到《收穫》后,都不免战战兢兢。洪峰有次在信裏直接道出:“我总是十分用力地给你写小说,你总是忍不住泼凉水,搞得我真有点恼火。”

  即便如此,当年不管是已成名的,还是未成名的,甚至是被不断退稿的作家,均有一点共识:程永新“很懂小说”,“作品的好坏逃不过他的眼睛,想给《收穫》寄稿,或者说想给程永新寄稿,是马虎不得的,要先掂量掂量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是不是过硬才行,碰运气是碰不过去的。”就连王朔面对小说《五花肉》(后被更名为《顽主》)的修改意见,即使“咬牙切齿”,尝试几番“讨价还价”之后也是照单全收:“稿子已遵嘱作了一番删削、修补,你知道就连医生也很难给自己孩子下手开刀,在我已属咬牙黑心了……仅一处拙喻万望手下留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