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经纪”王安石\蓬山

2019-01-12 03:18: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北宋中期,堪称是中国古代政治精英最为群星璀璨的时代。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纯仁等人,大都是王安石的老领导或好朋友。王安石、韩维、吕公著、司马光更并称“嘉祐四友”。韩维是宋神宗的老师,向神宗大力举荐了王安石。

  他们对王安石都比较了解。韩琦认为“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意思是有点志大才疏。司马光与王安石由於在变法上的分歧,最终分道扬镳。但他对王安石的评价还是相当公允的:“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因此,王安石的执政环境原本不错,但“拗相公”作风,透支了这份宝贵资源。没能搞好宰辅团队的团结,而所信任的几位骨幹,又多是希求干进之徒。

  青苗法是最有代表性的变法措施。政策初衷是减少地主对农民的盘剥,在春季农民青黄不接时由政府提供低息贷款,等夏秋两季有了收成后归还。王安石在浙江当鄞县县令时,亲自做过“试点”,效果不错,王安石对此信心十足。

  然而,“四海非一邑之小,执政非长吏之任”,能扫一屋未必能扫天下。青苗法推向全国后,各地官吏在政绩亢奋和寻租驱动之下,强迫农民借贷,抬高利息,且出则剋扣,入则浮收。而还款时限僵化,程序繁琐,官吏苛责暴虐,民间不堪其苦。青苗法沦为了强制性的国家高利贷。

  再如均输法、市易法,由官方设立机构介入商品运输买卖,本意是抑制大商人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但却造成了官僚资本对市场和货源的垄断,成了更暴利的“大商人”。模型设计得都很漂亮,但只是理论上的。

  青苗法一出,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均输法一出,商户又大规模破产。按照士大夫的理念,宰相“论道经邦、燮理阴阳”,比较超然;而王安石处处与民争利,无怪乎《笑讚》奉送他一顶“大经纪”的帽子了。

  (三之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