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无麸质饮食/判 答

2019-01-17 03:18: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欧美人现今的健康饮食概念裏,“无麸质饮食”早已红透了半边天。从特定人群的功能性作用到普通人也追求的生活方式,也许一场革命即将到来,更也许,我们需要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为什麼如此寻常的麸质开始被人排斥,甚至要劃江而治?

  无麸质饮食,自然指不食用含有麸质的食物。那麼麸质,作为常存於小麦、大麦中的穀蛋白,说的形象一点,正是让麵食更劲道、更有嚼劲的操盘手,山西凉皮中的麵筋,其实就是小麦粉用水清洗掉澱粉后,饱含麸质的一种食物。而说的技术一点,它的作用就是点心、甜品以及其他加工食品中的黏合剂。所以含麸质的食品远不止我们想像中的饼乾、意麵那麼简单,番茄酱、酱油以及形形色色的工业製食品,无论固态还是液态,都通常含有麸质。

  无麸质饮食的应用起初是为了应对少数过敏人群。但慢慢地,饮食学家们发现,通过减少对穀蛋白的摄入,人们反而可以增加正面情绪,降低老年痴呆、血管硬化和甲状腺等问题。近年来也因为欧美健康博主们的大力推崇,让这种饮食方式越走越远,俘虏了无数信徒。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无麸质饮食在操作上难度极高,就是被它排山倒海的“出勤率”吓到。尤其涉及到麵食那部分,对於少不了主食的亚洲人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细细研究就会发现,有很多食物都可以作为麸质的替代品,比如常见的荞麦、藜麦、小米、糙米等穀物,就连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也是无麸质;而麵粉的选择性就更广,从米粉、土豆粉到红薯粉、杏仁粉,基本上只要是跟小麦绝缘的,十有八九都是可选择範围。这样看来,想偶尔尝试一下无麸质,调节饮食结构的人们,也大可以做一次新的尝试。

点击排行